虽然外人对我父母的评价都很好,也很羡慕我们一家三口都信主,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外人看到的都只是表象,并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也不是我真实的生活。
童年时期,父母感情不好,他们之间总是有着很深的隔阂。爸爸一辈子活的庸庸碌碌,对我总是一脸的麻木,说起话来还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身为教师的妈妈总是一脸严肃冰冷,机械性的说教,一家人在一起很少会有情感的交流,对我的陪伴也少之又少,从不关心我的成长,过问我心里是否快乐,我感觉自己就如同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机器人,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需要服从主人的命令。
他们总是用那种世俗的眼光来审视我,不接受我有任何的缺陷,在家里,我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他们无情的苛责和贬斥,但他们并不会想到,人生本来就不容易,成长的道路也不容易,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怎么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审视,这未免有些太过于沉重。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我和父母之间几乎没有了情感的交流,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什么话说,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他们根本不可能站在我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我着想和考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想要一个人去流浪,甚至希望自己是一个孤儿,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负担,我只是他们的累赘,我也时常会想,如果他们没有我可能就会更好一些。在我心里,他们都是不容易亲近的人,让我感到敬而远之。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也逐渐学会了讨好妈妈,每次看到妈妈心情不好,我都会想方设法的讨好妈妈,让妈妈开心,因为只有妈妈高兴我才能高兴。
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所接受的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也就习以为常了,内心的敏感和情感的缺失,让我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感到十分羞耻,觉得这些似乎天生就不应该有。甚至在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时光里都无法真正懂得爱的内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某种匮乏之中,就会形成一种阴影,内心始终都会在自我矛盾和冲突的需索中寻找满足。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父母真的伤害了孩子,孩子是父母情感的维系,每个孩子都是因着父母来到这个世上的,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多给孩子一些笑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了,也许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了,不哭不闹就算尽到责任了。
其实未必,我们虽然吃饱穿暖了,但心里的问题会更多,因为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还需要安全感,孩子的成长需要被关注,被理解,被鼓励,被接纳和认可,被亲吻和拥抱,如果得不到这些,内心就始终会有一种无法被填补的空白,如同一道无底的深渊。
我深知也许我内心的渴望与期盼对父母而言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洞幻想,就像梦幻泡影一样一触即碎,但这些却是我心灵深处最真实的东西。由于童年时期情感的匮乏和缺失,让我对人情冷暖也觉得淡漠了,只要别人对我有一点点好,我的内心就会承受着难以言表的负荷。
成年以后,我重新整理修复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面对着这对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双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里有很多话想要说但又觉得说不出口,我理解了他们在人世所处的位置,理解了人性的软弱,理解了他们其实也是活在黑暗权势之下,也理解了母亲在漫长的婚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内心所背负的重担,其实父母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缺陷,每个人在面对自身和他人的缺陷时都会有着难以克服的屏障,他们只是想要让我能够在现实的环境中坚强的生活下去,但是却用错了方式。
别人都说母亲脾气不好,其实母亲也是很可怜的,她从小就没有父亲,长大以后也没找到一个疼她,爱护她,珍惜她的好丈夫,而我又带给她很多挫折,如果母亲不信神,也不可能和父亲走到今天,是基督教的信仰让母亲的旧人旧性被逐渐更新改变着,尽管母亲还不是很圣洁,也许是人到中年了,她的心也不自觉变得柔软了,也为自己年轻时带给我的伤害感到忏悔,甚至还向我表达过歉意,面对母亲的歉疚,我的心情是无比的复杂难以言喻。而父亲的心还没有真正的回转归向神,对自己带给我母亲和我的伤害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对我而言,基督教的信仰也给我的生命带来一次新生,如果我不认识神,生活在这个世上,内心也就不会找到丝毫的安慰。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父母感情和谐通达,亲朋好友之间也能够豪无芥蒂的相处,我的心思也就不会这么细腻,如果没有这些环境,母亲和我也就不可能来到神的面前,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种让自己无法战胜的超自然力量存在,这样的结局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