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奖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数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自古得道的事物,天得道因此清明,地得道因此宁静安宁,神得道因此灵验灵通,河谷得道因此充盈,侯王得道因此成为天下领袖。
推而言之,天如果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如果不得宁静,恐怕要震溃;神如果不得灵验,恐怕要消失;河谷如果不得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如果不得生机,恐怕要绝灭;侯王如果不得保持清明恬静,恐怕就会被推翻。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榖”。这难道不是低贱的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数次受到赞誉也和没有赞誉没什么两样。因此不要华美如玉,也不要坚硬如石头。
有了贱的衬托,才能彰显出什么是贵;有了下的铺垫,才能彰显出什么是高;统治者的高是基于普通百姓的高,贵是基于人民所彰显而来的贵;君王虽自称孤、寡、不榖,但是历代朝代依然有底层困苦的人民法起的大大小小的起义;所以也不过都是用称谓掩盖的欺骗,从而达到维护统治地位的目的做法,不顾根基,只懂得享受高处的风景;不以“道”为原则,不懂得 守雌守暗、后其身....,不谦卑,逐渐就失去了 贵 的根本;
历史上农民起义都因统治者无道,底层人民困苦不堪,而当无法满足最基本温饱时,不反抗就一定会饿死,弱者往往都是革命的主力军。因而失去底层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谓的贵、高,就失了根基,统治者垮台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辩证角度出发,认可事物的对立性,知雄守雌、知明守暗、知荣守辱、知贵守贱、知高守低。。。这样才能看的更远,考虑更周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高的楼,也需要从地基开始层层叠起;大的学问也是从小做起,需要长期积累沉淀的;社会正常运行也是离不开每一个角色,无论职业分工,各自都有者存在的价值;白领、金领,一样离不开豆浆油条、快递外卖;企业老板,也一样离不开底层员工;每个优秀且知名的产品,归根结底也是服务于普通用户的;无论职业层次高低,都具备各自的社会职能;无论君王、领袖,始终无法脱离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其提供者正式处于社会底层的劳作者。
一:代表 ‘道’,根本;
以:因此
清:清明;裂:崩裂
宁:宁静、安宁;废:崩塌、荒废;
灵:灵验、灵通;歇:耗尽;
盈:充盈;竭:干涸、枯竭
贞:领袖、楷模;蹶:跌倒、挫折,指垮台;
其致之:推而言之,其导致的结果
裂:崩裂;发:通 废,震溃;歇:耗尽精力、消失;竭:枯竭、干涸;贵高:保持清明,贵与贱,高与下;蹶:挫折、垮台
孤:孤独无助的人
寡:寡居之人
不榖:没有办法生养万物;
邪:同“耶
数誉无誉:数次受到赞誉也和没有赞誉没什么两样。
碌碌:形容玉的华丽
珞珞:形容石块坚硬粗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