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的由来

作者: 糊涂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6-09 08:15 被阅读0次

“共和”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史应当是在西周时期,即源于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之事。共和行政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要从西周的发展历程说起。

西周初期,经周公旦主政,平定叛乱,稳住了局面,而后偃武修文。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后面继位的昭王,据说征蛮楚而沉船江中殒命,周人讳言,故曰“南巡守不返”。继之的穆王,倒不失为雄主,奈何文武之道已缺,周朝渐成江河日下之势。传到第十代的周厉王,按照谥法来说,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此君当之无愧。何出此言?且看。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史载周厉王继位三十年,好利,亲近荣夷公。荣夷公是什么人呢?他本是西周治下诸侯国荣国的国君,周室大夫芮良说他“好利而不知大难”。他投周厉王所好,向其提了一个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的建议,严禁百姓借以谋生。周厉王很高兴,如此一来,“小金库”可就充盈了。于是,周厉王不顾大臣的反对,任命荣夷公为卿事,使其“奉命敛财”。

周厉王这么一弄,国人怨声载道,私下里痛骂他肯定是在所难免的。辅政重臣召公进谏说,人民苦不堪言,生活压力很大,都快活不下去了。都到这种程度了,大家抱怨抱怨,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不,周厉王可不这么觉得,他很生气,暴走了。查!派人下去查。看看谁在说天子的坏话,都抓起来,杀!

管用吗?看上去是管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压整顿,私下里骂娘表达对天子不满的声音几乎没有了。有副作用吗?有,“诸侯不朝”。周朝立国,行封建之制,分封的诸侯有朝拜天子的义务。周王室强大时,王道所及,诸侯不敢不来。到周厉王此时,许多诸侯,周王室已然调不动了,可见周室之衰落。

周厉王自己并不觉得,反而变本加厉,继之以更加严苛的监视政策。国人都不敢说话了,走路上碰见熟人甚至不敢打招呼,只能目视致意。周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看,我能消弭国人对我的怨言了吧。召公回答,您这不过是堵人家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堵百姓的嘴,就像堵住河流一样,暂时看着是不淌水了,可等到水溢出来,甚至决堤的时候,伤害更大。召公的建议,水要不决堤就得疏导,同理,人民要放开让人家说话,要给人家言论自由。周厉王不听,于是大家谁都不再说话了。如此过了三年,终于出乱子了。

2、国人暴动

公元前842年,苦不堪言,忍无可忍的周之国人终于爆发了。他们不约而同地集结起来,反叛周室,袭击周厉王。周厉王见大事不妙,仓皇而逃,跑到了彘地。

周之所谓国人,并非今天我们说全国人民的意思。西周实行“国野制度”,王畿之内,也就是镐京城内的百姓称之为国人,王畿之外的百姓称之为野人。所以国人暴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首都人民起义。那么显而易见,野人自然也不是今天野人的意思。野人虽不像今天含有贬义,但比之国人,在等级上却是要低的。晋文公流亡时,路过卫国,半道上没吃的,于是向野人乞食。“野人与之块。”块就是土的意思,就是端来一碗土来给他吃。野人此举,或许是戏弄重耳,然则可说一句“虎落平阳被犬欺”;也许百姓就是没饭吃,只能拿土充饥,然则其生活困厄可见。

国人暴动,群情激奋。既然周厉王跑了,那就让太子出来,杀了他顶罪吧。他们听说太子躲在召公家,于是就把召公家包围了。召公说,当年我力劝周厉王,可惜他不听,以致有今天这局面。眼下这形势,如果把太子杀了,厉王难免会以为我是因为他不听劝谏,心怀怨恨,公报私仇,才杀的太子。外面仍然是一锅粥,嚷嚷着要杀太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怎么办呢?

召公无奈,只得来一手“狸猫换太子”,用自己的儿子替代太子。国人应该是也不认得太子,反正从召公家出来个公子哥,召公说是太子就是了。召公儿子成了替罪羊的替罪羊,周厉王的替罪羊太子因而得以逃脱。

周厉王跑了,“太子”被处置了,国家谁来治理呢?

3、“共和”的两种说法

周厉王虽然跑了,但他仍是名义上的周天子。国人不容他,可周室之臣却断无改立他人的道理。按照礼法来说,周天子尚在,其他任何人为王都是僭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是规矩。

那么怎么办呢?

公元前841年,召公、周公组建了临时政府,二相共同行政,号曰“共和行政”。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行政前后持续了十四年,直到流亡在彘地的周厉王死。周厉王因替罪羊的替罪羊平息了国人的愤怒,而在彘地十四年之久,可以说是真牛!周厉王死后,礼法的障碍没有了,过去了十四年,国人的怒火大概早也熄灭了。于是,周召二公把当年的太子静找来,还政于他,继位天子,是为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了,周召二公极力辅佐宣王,修文武之政,追成康遗风。周因而一度中兴,诸侯来朝。

“共和行政”,除通行的周召之说,还有另外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所谓“共和”,是指共国的国君共伯和。共伯好行仁义,诸侯都觉得他很贤明,周厉王出奔后,诸侯乃奉其代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所以“共和行政”,乃是指名为和的共国国君代天子行政。

两种说法,哪种为准?我们只能说,周召共和是历史通行的说法,为诸多史学家所共识。历史上许多事情,因为年代久远,时常有不同的记载。后世学史者,如果仅为兴趣,浅尝辄止,玩味便罢,或许不必深究;如果有意史学工作,当认真考究,当有严谨的态度,探索的精神。读书治学或许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关文章

  • 共和的由来

    西周周厉王时期,残暴无道,国人对他的政教不满,于是就有人开始诽谤周厉王。召公知道后,对周厉王说:“百姓快忍受不了您...

  • “共和”的由来

    “共和”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史应当是在西周时期,即源于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之事。共和行政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

  • 兰芳白话概述

    历史由来 兰芳共和国 (Lanfang Republic)由客家人罗芳伯建于1777年,定都坤甸,治婆罗洲诸地,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民共和...

  • 读世界名著《飘》的总结

    一部《飘》,在详述美国南北内战的历史事实、美国南北不同地域的文化、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由来已久对立的历史状态之下,有...

  • 共和

    昨日不再来,今晨翩翩至。 说起前后两天的情景,真是大不同,可谓今非昔比。啥情景?无情景。说白了,主要是指一个心情,...

  • 超级好玩的动感数字字体设计

    这十个动态的阿拉伯数字字体设计,由来自西班牙设计团队tatalab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动态图形师Cuadra共同联手...

  • 国庆黑板报——一图了解国庆节

    这是乐乐做的有关国庆节的手抄报。 (一)节日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过...

  • 为什么德国国旗是“三色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旗,是上黑、中红、下黄三色旗。统 一以后的德国国旗仍然是三色旗。 提到德国三色旗的由来,还要从...

  • 年的由来,春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远古年代,年,就是一个传说中的魔鬼,在每一个四季轮回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在除夕夜,来到人间,为非作歹,于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和”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is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