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去哥嫂家和侄子聊了一会儿。至此之前去医院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今天我和他聊天儿的时候,刚开始发现他一直低着头,或者眼睛看向别处,不看我。
于是我提醒他抬头,因为我们已经有一年多的在这方面的讨论了,而且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我给他介绍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调解和学习。能看出来他有改变,所以今天我说的话也很直。
我给他写下了六个字,三个词:觉察、选择、行动。
当然,是在跟他聊的过程中才有了一些想法的。
他一直在说他之所以不敢看人家的眼睛,是因为当他发现对方的脸上出现了一些不太高兴的表情时,他就会反思,觉得这件事情是因为自己。
他也一直强调自己有些社恐,强调自己具有的一些观念,于是我给他三个词。
2
之所以给他这样的建议,是因为:
第一,选择
社恐的人根本上是自己内在,没有力量,不够自信。侄子说他自己心里很空,觉得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自己好像什么也干不了。
可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力量的时候,当我们不敢跟别人对视的时候,本身是我们自己选择这样去做,而选择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力量的表现。
我可以选择跟别人说话,也可以选择不跟对方说话,我可以选择躺平,也可以选择努力。
所以今天我告诉他,如果你能够做出选择来,这就说明你很有力量。
第二,行动
社恐的人很多时候是习惯化行为,当然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的习惯。可是习惯也是从行动来的。
如果我们明确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时,我们可以选择行动,也可以选择不行动。
想要改变旧有的模式,首先是接纳这些旧有模式。比如当我们选择不去看对方时,这种旧模式其实来保护自己,避免当时受到伤害,但实际我们也要清楚这种行为会带来长久的伤害。
当明白这一点后,那么我们选择行动。
而行动就会带来一点点改变,每选择一次行动就会带来一点改变,无数次的选择就会带来无数次的改变,而且效果是可以叠加积累的。
第三,觉察
当我说完这些后,侄子又说,可是每次当我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往原来的旧友的模式走,于是我告诉他第三词:觉察。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有着清晰的觉察,万事都可以改变,万事都可以成。
当我又回到旧模式时,那就去觉察,去提醒自己,那样做是假的,我可以这样做。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过今天跟他们谈完之后感觉是有一些变化的,希望侄子能够去觉察,去选择,去行动,从而改变行为,改变习惯,改变思维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