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孙”的选题
外婆有话说
许多退休后的老人都乐意自称“研究孙”,既调侃,又隐隐透出一种吾辈有孙的喜悦。“研究孙”不用考试,也几乎没有毕业的期限,不必为一纸证书奋斗。但既是“研究孙”,当与“义务保姆”和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不同。“研究孙”课程真不简单,虽说最初只有吃、喝、穿、玩、睡、拉几门课程,但门门都得好好学习、精心研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是说殷仲堪精心研究了道家学说,人们说没有什么是他没研究过的。他自己却叹息说:“假始我能理解《四本论》,清谈的水平还不止于此!”
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学所强调的方法。所以“研究孙”者要提出课题,明确研究方向,进行专研和探究。
一接触“研究孙”这门课程,我认为首先要研究自己:我来帮助儿女带孩子,我有哪些优势?我的劣势在哪里?这样的自我评估,是为了认识一个真实的自我,了解来承担这个任务的主体的全面的状况,是为了发扬光大和弥补短板。
其次,祖辈在带孙辈的整个过程中,其实“养”和“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养”的本身就包含着“育”的成分。“育”,教育也!如何教育孩子长大?我想定义为,带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也包括认识自己、感知自己,逐渐让孩子习得保护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照顾自己的能力,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这个过程要有情商的培养、认知的形成、性格的养成、能力的锻炼等等,关键是祖辈给予孙辈以什么样的教育?不是正向的教育,便是反向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作为担当起养育重任的祖辈,究竟在这张白纸上画什么样的图画?这就是“对自己孙辈的未来负责,还是眼前负责”的分水岭。这课题不小吧?
再次,面对孙辈的成长和变化,祖辈要与儿女沟通,与亲家沟通,与孩子沟通,与其他人沟通。是否需要研究从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到解决问题,要统一教育观念和方法,形成教育合力的课题。
另外,育就是学会陪伴,成为孩子的玩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曾经也说过,孩子应该拥有和他们年龄相符的娱乐、游戏、文化、艺术生活,孩子通过这些难得的宝贵的和自然接触的时光,来感知和学习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祖辈怎样看待“玩”?怎样参与孩子的游戏?怎样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和交往能力?这个课题可是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思维,接受新的东西,并力求身体力行的啊!
再说,“研究孙”每天研究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学什么,要当育婴师、营养师、厨师、心理咨询师,身兼数职外,是否还应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社交?
……
种种的课题虽不用立项,也没有科研经费,更不用验收,但“研究孙”者还是对这些课题上心一些的好,以免力不从心,以免误人子弟,以免名不副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