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感觉有点吃力,思考三个问题:
1.高校难道不需要家校合力吗?我们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心如何培育?家长如何全面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状态?
日本“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利辉对于学徒的培训另具一格。秋山利辉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写一篇日志,怀着对父母感恩的心去工作。写完后寄给自己的父母,由父母点评,再寄回公司。
当学徒们成为匠人之后,他们会收到秋山社长的一份礼物,那就是一摞一摞的日志。可以想象,这就是一部关于感恩父母的修炼史。
我们能否让学生每学期给父母写一封信?
2.高校也有学困生、品困生,该如何帮助他们?互助小队有用吗?
3.科任老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应该还有哪些较好的沟通?
北京十一学校没有班主任,彻底的导师负责制开始实施了。老师专注的不光是专业,他要向教育者、教育家的方向转变。
从学科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来教育学生学习成长,过去压力是集中在班主任一个人身上,现在,是每个人都要承担。
高校能从中借鉴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