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七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七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8-08 06:06 被阅读0次

中次十经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译文】

    《中次十经》所记述的中央第十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首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花草树木。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qí)踵,见则其国大疫(1)。

    【注释】

    (1)大疫:瘟疫肆虐。

    【译文】

    (勇石山)再往西二十里,坐落着复州山。复州山中的树木以檀树居多,并且山南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复州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一只爪子和猪尾巴,人们称它为跂踵。跂踵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中次十一经

    《中次一十一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t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1)。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2),其阴多珉。

    【注释】

    (1)蛟:生活在水中,据古人描述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头小脖子细,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蛟有十几围粗,它的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现代人认为这是属于鳄鱼一类的动物。(2)赤金:黄金。

【译文】

    《中次十一经》所记述的中央第十一列山系,即荆山山系,荆山山系的首座山,叫做翼望山。湍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济水。贶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汉水,贶水中生活着很多蛟。翼望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而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和梓树。翼望山的南面多出产黄金,而其山北则多出产珉石。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xiàn)则国有大恐(1)。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líng)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2)。有九钟焉,是知霜鸣(3)。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注释】

    (1)大恐:发生大恐慌、发生非常恐怖的事情。(2)为败:衰败、衰落。(3)知霜鸣:学者们考证这个词应该是“和霜鸣”。这句话解释为“应和着霜降而鸣响”。

    【译文】

    (前山)再往东南三百里,坐落着丰山。丰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红眼睛、红嘴巴和黄色的身子,人们称它为雍和。雍和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很恐怖的事情。神仙耕父住在丰山中,他常常在清泠之渊中畅游,出行来去,浑身闪闪发光。据说,耕父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要衰败。这座山还有九口钟,它们都应和霜的降落而鸣响。丰山上还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山下有茂密的构树、柞树、杻树、橿树。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jǐn)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雘(huò)(1),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2),其鸣自叫。

    【注释】

    (1)丹雘:赤石脂,一种粉红色陶土之类,古代人用做颜料。(2)御疫:预防瘟疫、治愈瘟疫。

    【译文】

    (支离山)再往西北一百里,有一座堇理山。堇理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优良的梓树。这座山的北面多出产青雘,并且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这里的野兽以豹子和老虎最多。堇理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它的外形像喜鹊,但却长着青色的身子和白色的嘴巴、眼睛以及尾巴,人们称它为青耕。人们饲养青耕,据说可以避免瘟疫,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1)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2),枝(3)尾,食之无蛊疫。

    【注释】

    (1)潜:潜行、暗流。(2)鳖:一种以水中生活为主的爬行动物,外形像龟,背甲上有软皮,肉可食,甲可入药,俗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之为“鼋”(yuán)。(3)枝:分支的,分叉的。

    【译文】

    (游戏山)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有座山叫从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竹丛。从水由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三足鳖,它长着叉开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蛊毒。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葴(zhēn)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jié)(1)。

    【注释】

    (1)颉:据古人所述是一种皮毛青色而形态像狗的动物,类似于现在的水獭。这个字也有人认为读“xié”。

    【译文】

    (乐马山)再往东南二十五里,坐落着葴山,视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汝水。汝水中生活着很多人鱼,还有很多蛟和不少颉。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qú)(1),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2)、青柎(fū)(3),名曰帝女之桑。

    【注释】

    (1)衢:分岔、分枝。(2)华:即“花”,同音同义。(3)柎:花托或花萼。

    【译文】

    (雅山)再往东五十五里,有一座宣山。沦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视水,水中有很多蛟。宣山山上有一种桑树,树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细,树枝交错伸向四方,树叶有一尺多长。它生着红色的纹理、黄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人们称它为帝女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rn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