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友广场
“拔苗助长”真的不可取吗?

“拔苗助长”真的不可取吗?

作者: 南方散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17:39 被阅读0次

“拔苗助长”,关于这个成语,在小学课本里专门有一则寓言故事的文章里学过,因此,不知道的人鲜有。该成语原意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通常我们单纯从“拔苗助长”这个助长意图来说,本意是好的,但对苗的破坏性却好像是极大的,直接致死。刚种下的苗,正是固根打基础的时候,人为的把苗拔起来,刚刚长好的苗马上根系会受到伤害,可能就无法成活下去,必然是好心办了坏事,违背了苗生长的一般性客观规律。

由此,规律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共同遵守的,违反了基本的规则,无论是多么好的初心,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的。它也深刻地为我们阐明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这个“拔苗”的现象很普遍,以中国社会的现状,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条铁律似乎也是真理般的存在,于是乎所有的家长,都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抢跑成为一种常态。

于是,孩子们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被家长纳入了规划中,从胎教起到幼教、学前教育、小升初、初升高,直至考大学,一路抢跑下来,成功的案例不乏,失败的案例也不少。究其原因,这样的“拔苗”式抢跑培养,有些还是违背了客观规律,至少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孔圣人一直强调,教育的原则必定是因材施教,区别个体差异性,而非大家一起跑。有天生弱不禁风的,如何禁得起这样的抢跑风潮;而天生强劲的,你不“拔”他也自然要抢着长,故在这一场“拔苗”活动中,有适应的,越发长势喜人,有不适合的,要么无效,要么反作用,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纵观孩子教育中这样的“拔苗”,它并非单纯只是“拔”,更多的是“助”,给予了更多的资源与帮助,其实并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孩子是受益于这样的“拔苗”的,表面看来是在“拔”,让他不按成长规律来,提前接受人为安排的学习内容,按照这个助攻操作,无非也是三种结果,一类超期生长,一类按期生长,还有一类不再生长。

最差的结局的就是最后一种,也是“拔苗助长”这个寓言里所要阐述的危害。这样的结果,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而第一种长势喜人的也不少,大多数是无效无害的,唯一是牺牲了些资源。做父母的,见一点效果就欢喜,无效也只是遗憾,并不至于后悔,因为不“拔”,反而会让他们后悔,会自责,会觉得失职。故,同样是“拔”,结果也并不一定相同。

对“拔苗助长”这个事本身,孰好孰坏,其实也需要辩证来看,一棍子打死不一定正确,一味推崇也不一定正确,好与不好,说到底,仍然看个体需求与适合度,不可一言以蔽之。

写至此,关于“拔苗助长”,至少不应该全是贬义和否定。尤其是对于成人来说,“拔苗”的问题显然不重要了,只要能“助长”,都是热切期盼的。就比如前日群内探索写文日更三千这件事,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何谓“拔苗助长”呢?真正喜欢写,有时间写,有能力写的人,区区三千,自是不在话下,像群主日出十万也是有的,这三千的字数就显得不值一提了,对这样的群体来说,参与的目的,只在于一乐,与“长”的诉求关联不大。但对大多数喜欢写,但时间和能力都还较弱的人来说,这三千也并非易事,故日更三千挑战书一经发出,应战者寥寥。不是不想借机助“长”,自然是难度有点大,多少带着畏惧情绪,也就不敢应战了。

假如就日更三千这个事来一个霸王硬上弓,比如不跟者自动出局,会不会出现跟随者云集的状况?我猜可能性是很大的,以目前群内打卡友友们的实力,日更三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写什么还有人安排,不用思考写何内容,这是一大福利。人的思维,很容易被禁锢,长期自我训练,没有加入其他元素,一成不变,跟死水一潭没有二致。我个人写作的感受就是,写着写着就陷入狭窄的空间里出不来,思维打不开,尤其是主题,不知写哪方面的适合。如果有人牵引着来,何乐而不为呢?

单就写作来说,不逼自己一把,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拔一拔其实挺好的,助长的功效一定会非常明显。刚来简书时,从大家的文章中发现有一个共识:先写完百万字,你才知道什么叫写作。初见,我是有点懵了,先写完一百万字,好遥远啊,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呀,事实上,写到第二百天,我也已经快五十万字了,但仍然在写作这件事上完全找不着北,所以这条共识,确实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但如果没有参与日更八百打卡,这半百万字的数据只是一个泡影,这二百天的坚持,其实就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原本不写字的人,因为这场打卡约束,不得不被动成长,倒逼自己,从这个结果来看,未尝不是好事!假如只是顺其自然,坚持灵感说、天赋说,那能写下去的人可能会屈指可数。

无独有偶,昨天在某茄平台上读到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作者也送给读者一句话:没有写三百万字废稿之前,你没有资格说自己有没有写作天赋。作者其实是想强调,写作就是要反反复复地练习,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才能提高写作技艺,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练习修炼成作家的,所以不要问自己有没有天赋,而要问自己是不是足够热爱写作。英雄所见略同,简书大咖们众口一词,一致观点都是先写,写完比完美更重要。显然,写作成长之路,主要路径还是一个字:写。

怎么写?完全靠一腔热情写下去,这样的写作者很多,但仅有写作兴趣能坚持下去吗?很难讲。就像工作这件事,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事,甚至可能是讨厌的事,但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句话,为了生存。一件我们没有兴趣的事,在一定的动力支撑下,我们也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对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事,坚持的难度实际上要小了很多。无论是开心写下去,还是煎熬着写下去,只要一直坚持,一年不行,两年,或者三年五年,七年十年的,都不是问题。十年磨一剑,想要做成一件事都得持长期主义精神,没有持续的坚持,再美好的想法也不可能实现。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需要更多基础的打磨,而不是追求输出了多少字数。既然所有人都在强调必须保持续写这个状态,持续写就必然有更多的文字输出,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正因为有了日更字数的持续输出,才能保证持续练习的这个状态,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只要持续写,就会有更多的文字被创造出来;有一定的日更字数要求,就会不断地去写。如此,这样的“拔苗助长”绝对是有利的,让一个新手小白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去承压,去磨炼意志,去训练技巧,如此时不时拔一拔,在日复一日里见分晓,逐渐地高出一筹,最终助长的作用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从头至尾写下来,才发现,我内心并不反感“拔苗助长”,从小我们接受这个成语的否定认知,早在心底根深蒂固,不曾想,今天细究下来,居然是认同的。时代发展得太快,人也好,物也好,都是在掐尖的环境中闪耀光芒。不去拔尖式发展,不去抢跑,自然是落在后面,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先行抢跑。套用一句时下网语,先到先得,不香吗?

无数实践已经证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人,最终也会先行到达终点。只要苗能承受被拔,又何愁不能助长?一个“助”字,其实就是一份力量,一份希望,信心是成事的基础条件,而一臂之力的相助,只会更加增添必胜的信念。有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着前行,就像如有神助,力量是倍增的,信心也是。在跑圈流行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其实独行也不一定快,但众行一定会远。目标一致的团队,影响力一定是巨大的,至少在前进的路上,不至于迷失了方向,纵使有退却的那一刻,也会思虑清楚再做出选择,而不会盲目地违背最初的意愿。

嗯,不得不说这种信念的指引力量,若是没有三千字的目标,这篇文字也许过了八百就草草结束了。当然,这后面的二千字也可能全是废话,那又怎么样呢?把尚方宝剑拿出来,“在写好之前,必得先写三百万字废稿”。这个是专家们的说法,按这个字数要求,我还相距甚远,再啰嗦几句也无妨,哈哈。

(2023.8.14)

相关文章

  • 坏情绪真的可取吗?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因为我相信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烦扰着大家。“我们每天花在坏情绪上的时间有多少?”据我自己...

  • 反思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

    孟子说,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真的是太少了!我们都笑话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但是,我们却常常对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视而不见...

  • 爱慕虚荣真的不可取吗

    相信很多人这几天都被上海名媛群的事情所轰炸了吧!具体的事件经过我也不再重复回顾了,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有点刷新了很多...

  • 远嫁真的不可取吗?

    一期一会,很高兴认识你。 我是阿妙,和他认识了即将一周年,恋爱104天。年初被我妈妈知道了我谈恋爱的事情,妈妈现在...

  • 拔苗助长不可取: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

    #21天智慧父母学习打卡#D6 【学习内容】 拔苗助长不可取: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输在钟点 【学习心得】 内容很多...

  • 正心12

    《伤仲永》的故事永远给人以启示,任何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就像我初中同学家的孩子,她的妈妈5岁就让...

  • 写作不足之处与提升方式

    刚才干完活以后,看了看自己写的小说,真的是“不忍直视”! 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吗? 也不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是...

  • 网络爱恋,可取吗?异地恋,可取吗?

    边界线。原则与设置。

  • 偏见可取吗?

    偏见这个词多少带了些贬义的意味,《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致使她一开始厌恶达西,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相处争...

  • 学习、生活中的 “套路”真的可取吗?

    当儿子写作文,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的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让他自己去找例文,找范文。而是选择用引导的方法,用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拔苗助长”真的不可取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u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