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已经过去,本想着来个跨年小结,然后又想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来个人生大复盘。
很多年以来,除了偶尔有感而发写写小短文胡诌几句打油诗之类的,几乎再没写过一篇像样甚至不像样的文字。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冷,大概是晴天太少的缘故,太阳似乎也被冻住了- -。
更接近真实和直接的表达,应该是阳光少了,热量少了,自然会冷。
冷了自然就想到取暖,比如烤火,权当这段文字的缘起吧。
看着跳跃的火焰,沸腾的松脂,一股若有若无的松香,弥漫在冰冷空气里,思绪却渐渐泛滥,酝酿出一股冲动,这个跨年,写点什么。
2019年,本是很寻常的一年,但是对于80后来说,是有其特殊意义的一个节点,或者说转折点。
2019年,最后的89也将步入30岁,进入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立的什么?如何立?
无论自觉或者不自觉,只要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命题。
和“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样。原本只是指人所达到的状态或者境界,单独拿出来讨论的意义其实不大。
根据个人经历的不同,不同的人会在不同时期接触或者达到某些状态,或者提前,或者延后,或者也可能终其一生无从接触。
立,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比如自立(或者说独立),立业,立志,就先从这几方面扩展开来说道说道。
独立,可以分解为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
所谓人格独立,是指人的思维、判断、行为,有独立性、自主性。
通俗地说,最基本的就是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能力。
经济独立,说白了就是不依附原生家庭,独立生活的能力。最低限度的,不再需要跟家里伸手就能持续生存下去。再进一步,租房也好,买房也罢,完全脱离原生家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这里说的脱离只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说非得脱离才能独立)
说到经济独立,就不得不说说立业了,而立志通常又是立业的前置,连起来说就是立志从事某种事业。
且不说这事业是为人称颂的平凡或高大上的常规事业,还是常人不解或者常人不屑的不务正业,总之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开始为之努力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最低限度来说就是能够以此混口饭吃了。
综合来说,三十而立,就是初步明了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去达到,基本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之所以说初步明了和基本确定,是因为这涉及到生命的终极命题,人们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寻和实践,或者说体验更为恰当。
一个三十而立扯了这么多,回到正题,说回我自己吧。
回顾这不长不短的三十来年,虽然大大小小的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件,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平安活到如今。想当年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算来已经活了10000多天,却几乎依然一无所有,一事无成,真是无地自容,愧对列祖列宗(列祖列宗:啊呸,小兔崽子,成年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别扯上我们)
现在的一切,是过去的经历的总和,那就从有记忆的童年开始说起。
80年代初,出身于浙江温州一个偏僻的山区贫困县的一个小镇的一个乡下的一个小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说到这里,先不纠结出生和出身的区别,就说说出身的意义,出身的大环境决定一个人前半生乃至一生的境遇。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那是扯淡,那是个别人物在特殊时期遇到个别事件的个别案例,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巧合。
当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就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一定是世俗的功成名就,做你想做的,无论是什么,做到极致,最终不是奇葩就是奇迹。可能性永远存在,正如某人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幸运或者不幸的是,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以至于泛滥成灾真假难辨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至少有一点是相对公平的,从前信息不畅造成的某些自然壁垒不存在了,人们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门槛变低了。
上面说的是出生,在后面的记忆里,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大部分时间外出打工或做生意,那时还有几个表弟表妹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形,大概就属于现在说的留守儿童吧。再然后懵懵懂懂开始上小学(别问我怎么不上幼儿园,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幼儿园,那会儿的我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鬼)。小学时因为和小伙伴玩闹失手发生一次流血事件,简单说,就是打闹时一世情急拿折叠削笔刀挡了一下,结果血流成河,当时吓惨了。虽然后面还是经常一起玩,不过据说从此小伙伴的父母对我白眼相看。除此之外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大事件。在那个阶段,成绩也算名列前茅,没犯过什么大错,拿过几张奖状,基本属于别人家的懂事的乖孩子。
再然后上初中,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初一第一学期的一次英语考试,由于监考老师的失误,把答案发给我了(当时是我第一次考英语,并不知道那是答案,以为也是试卷的一部分,就放在后边没管),那老师后来看见了我桌子上的答卷,居然说我作弊,然后一通劈头盖脸的批评教育,我一脸蒙圈,然后是委屈和愤怒,却无从发泄。毕竟那时的我还太年轻,太幼稚,不知情绪控制和维权为何物,只能在老师的先天淫威下瑟瑟发抖,导致了后来一上她的课就魂不守舍,以至于后来祸及其他课程,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留级从头开始,只是往后的几年在学校里一见到那个老师就旧病复发。
第一次听到自暴自弃这个词语,好像出自当时一个绰号小白的同学,后来想想,小白同学的几句话算是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当时具体怎么说已经无从记起,大概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一次老师的冤枉而自暴自弃。虽然早已记不起小白的原名,更想不起他的样子,还是再次感谢那个能在那个年纪就那么睿智的小白同学。
也是在初中,情窦初开的初恋,遇到了情窦未开的我,或者说考虑过多的我(那时八字还没一撇,就想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给人幸福,好报答妹子的知遇之恩,或许甚至没有给一个明确的回应,没有一个承诺,只想着有一天能给她一个惊喜,只是妹子哪里等得到将来)再后来,大概是高中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她说她失恋了,想了结自己。我知道,这一段,算是完美错过了。后来尝试过补救,想从头开始,只是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一切,只是各自的独角戏,从她开始,从我结束。于我,这就是一段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故事。
初中时,迷上了电子游戏机,就是早年的铜板机和小霸王之类的,不过对学习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那时候还不至于胆大妄为到逃课去玩,手头也没几个银子好玩的,通常只是周末省吃俭用腾出钱玩一下。不过在老师和大人眼里那可是电子海洛因,记得当时还有同学做老师的眼线打小报告的,为此还打过一架。
再后来,迷上了玩电脑,那时很多人去网吧只是玩帝国时代和暗黑破坏神等单机游戏和局域网对战,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上网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网页网站为何物。说这个,是因为这和我后来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
无论是微生物、植物、动物、还是人类,生命的原始设定便是生存,其次是繁衍。
植物的表现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老化死亡,动物的表现是出生成长学习猎食求偶繁衍老去死亡,而人类也相差不远,由于思维的复杂性,把动物的本能过程演化出更多的花样,出生成长学习工作求偶繁衍老去死亡,这是绝大部分人类的路线,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有极少部分人,在动物本能之外,发现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各种修道者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之类,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生命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以及万物运行的规律原理发出了各种疑问。
扯得有点远了,说到生存,就不得不说生存技能,也就是获得生存资料的能力,原始的采集打猎就不说了,以现代比较通行的方式便是工作、赚钱。(无论农林牧渔及何种行业,也无论打工,或者创业,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工作)
下面就说说我亲身经历的关于赚钱的那些事:
赚到的第一份零花钱,是搬砖,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搬砖。发生在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附近的人家盖新房,忘了是有人组织还是自己跟着大人去的,总之是去搬砖了,当时很多同学都去了,好像只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去搬一点,当时没有太复杂的机械,盖房基本靠人工,那场面就像蚂蚁搬家,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趣。具体工钱记不起来了,可能是几分到几毛多少块砖,赚了些零花钱,可以满足一段时间的买零食买文具什么的支出。还有就是那时村子里有人办香菇厂,需要木柴做基质,记得是把木柴粉碎成锯末之类的,当时用的是柴油机,有个冷却水箱,和小伙伴们还在里面煮鸡蛋来着,听着轰隆轰隆的机器吼声,看着咕嘟咕嘟滚动的鸡蛋,别有一番趣味,或许那是童年最纯真的快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的小确幸。和小伙伴们去山上砍柴,再一捆一捆背下来卖给香菇厂,得到一些亲手挣来的零花钱。这就是成年之前唯二的两次搬砖经历,那时没有主动去寻找机会的想法,只是刚好碰上了。
接下来,就是毕业以后的事了,后面基本上和电脑及网络有关,算是和信息化接触得比较早了。从网络主流入口说起,从新浪网易门户及email电邮时代,到腾讯QQ成为主流通讯,电邮渐渐淡出日常,到百度谷歌雅虎的搜索时代,再到淘宝电商时代,到后来的bat三巨头的时代,再到后来的天猫京东亚马逊各种电商平台百花齐放,以微信为先驱的移动互联网,从个人网站,博客到微博,再到公众号、简书、知乎、头条,个人网站是自媒体时代的最原始阶段,其实也是最终极阶段。在这不长不短的十几年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过程中,抓住了一些机会,也错过了更多机会。
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博客正在兴起,个人第一个开通的好像是blogcn,先后又在和讯,新浪写过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字,当时把这些平台作为记录、锻炼写作和软文的载体,再后来用WordPress做了独立博客,由于各种原因渐渐断更,最后也弃了域名和空间,不了了之。从复盘的角度来说,那时信息还不像现在这么爆炸,稍微用点心就能有不少的用户,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用户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钱。随便做一个主题,坚持到现在,至少也能积累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千万的用户,足以在这个主题里发出不小的声音,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复盘的意义不是马后炮,而是要从中明白,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未来。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机会从来都有,开始永远不迟。
下面具体说说曾经做过的几个真正赚到钱的项目:
1.一个创意信息分享类的小众网站,主题受众不多,用现在的话说是小而精,属于垂直细分领域
最高流量达到2000左右,大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流量变现方式是Google Ads,那时美元汇率好像是8.6,后来RMB升值,汇率越来越低,再后来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这条线就断了。这个站给我带来几千美元$折合RMB约1万左右,也算是我从网上挣来的第一桶金。
2.大概是2010年,淘宝店卖一种工具软件,捆绑开店教程和指导服务,整体相当于一种淘宝创业服务项目
引流方式:百度贴吧、淘宝官方及各类相关BBS、各大博客平台、独立专题网站,谷歌竞价。
这个项目在当时比较暴利,就竞价来说大概是1%的转化率,即100个人有一个会成为最终客户,当时的平均点击单价在几毛不到1块,投入100大概能赚到200-500的利润,再加上其他渠道的流量,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十几二十套,也就是两三千的利润,并且销量越高,转化率越来越高,会越做越好做。那时一般都是实打实的做,没有大规模刷销量的风气。
但是销量高了,问题来了。一方面因为赚了点钱,有些膨胀,导致态度发生变化,有了店大欺客的前奏,服务开始懈怠。一方面是感觉客户太多,精力跟不上,开始焦躁。最关键的是,后来淘宝平台出现大的政策变动,导致了这个软件模式生命终结。最终从这个项目赚到了5w左右的第二桶金。软件项目终结之后,没有去找其他货源,做到皇冠的店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项目复盘:如果换一种思维,在销量上升,个人服务跟不上时,聘请客服,规模化经营,可以做到盈利的最大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合作共赢才能做大做强。
3.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几种项目,有的涉及灰色地带,也盈利有限,就不一一细说了。
2008年前后,做过一两个月的模具学徒,基本上什么都没学到就闪人了。然后在一个镇上的广告工作室做学徒,做了几年师傅转行,就花了几万把店盘了下来,生意不好不坏,做着做着也没了动力。上面的软件项目,也是在开广告店期间同时兼职做的,因为开始盈利很好,大大超过了实体店的盈利,也间接导致实体中的广告业务的懈怠。
2011年,来到杭州,凭着对网络的熟悉和自营淘宝店以及平面设计的经验,去了文三路一个小公司应聘淘宝客服,一次通过,那时感觉找工作太容易了。起步工资好像是3000左右,虽然招的是客服,后来实际是客服美工运营打包及各种打杂一把抓。从刚开始的一个电商+渠道主管加一个客服和一个财务,发展到后来N个客服2个美工;从1个天猫店1个C店,发展到3个天猫店外加拍拍、京东、1号店、苏宁、亚马逊,办公室从小区搬到写字楼,从客服美工运营到店长的各种角色转换,截止2015年离职,入职5年时间,工资+提成+奖金还是没能超过4位数,感觉看不到希望,同时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可以简称为辞职信事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辞职去流浪的种子。现在想来,这次事件很可能是某个旅游公司的营销策划,不管是不是,这次辞职都算是一个转折点,或者更差,或者更好。
2015年8月某日,正式离职,本来老板意思是说下个月再走,我说我负责的工作都已经交接好了,明天就走,给你节省一个月的工资(当时虽然规模越做越大,但是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主要还是吸线下实体的血来补充电商部门,我看着盈利和公司运营成本,能维持下去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当天下班前,boss又找我谈了一次,看我态度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次日,把杂七杂八带不走的都用快递寄回家,退了出租房,带上之前就采购的帐篷装备,开始说走就走的半流浪生涯。
2015年-2017年,前后断断续续流浪了约2年时间,爬过大别山神农架武当金顶秦岭终南,从东极岛到西藏,从西藏到海南,除了北方,把中国东南西的尽头大致走了一遍,穿山过海,跨过长江,走过平原丘陵,爬过高原雪山。徒步滑板搭车火车飞机,各种交通方式都经历过,其中徒步的过程最长,感受也最为丰富,睡过客栈旅馆酒店沙发,也睡过沙滩野外公园凉亭沙发别墅工地烂尾楼电工房桥下网吧ATM村民屋檐下,遇到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最严重的一次和死神擦身而过,在生死的边缘,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
所幸的是,这一路上,遇到的基本都是好人,至少算不上坏人,商场的保安,旅馆的收银员,酒店的厨师,卖早餐的大叔,餐馆的老板,小店的夫妻,小吃车的大哥,小村子里的老哥,看门的老大爷,扫大街的大姐,汉江岸边的大妈,水果店的老板娘,加油站的小姐姐,超市的服务员小妹,公路服务站的交警,跳街舞的妹子,避雨的小道士,ATM的夜班,爬山偶遇的老大哥,公园跑步的小姐姐,公园喂鸟的老爷爷,路上的各种司机,客栈的室友,还有各种偶遇的骑友和驴友,这些都是或多或少有些交流的,每一个人展开来都是一段小故事。其他只是看看不说话毫无交流的就更不计其数,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形形色色,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都有可能遇到。
2017年7月15,原本只是回老家祭祖。这一次回到老家却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触,前几年也回过几次,匆匆忙忙来了就走。唯独这一次,想了很多,想到了离开后的这些年,想起了离开前的那些童年;想到了过去,想到了将来;想到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未来将如何?
最终,确定了我想要的其实很简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把大部分时间还给生活本身,而不是拼命工作,却忘了工作本身只是为生活服务。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而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出卖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日复一日做着同一件事,换来或多或少的货币,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打豆豆。虽然无论如何日子也难免重复,区别就是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
关键在于,如何才能达成这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目前正在实践和探索的。想过做比较灵活的传统小生意,以流动售货车或者节日大促展销的形式,卖一阵歇一阵。这是可行的但是收益不高,每次都要从头开始,成长性不足。或者做小吃,早餐,烧烤,或者开个创意杂货铺,只是这也比较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最后确定了大致的方向,以写作、设计、独立网站及各平台自媒体、资源整合重组包装变现等可通过网络执行的、没有地域和时间局限的工作方式为主。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取决于个人以往的经验及现在所拥有的资源和学习能力。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所掌握的资源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所以没有一个适用所有人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自己去探索,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法无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