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眼里《道德经》(65)《道德经》第十四章赏析
――――牧童对十四章的感知
在这一章里,老子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讲解“道”:视,无象、听,无声、触,无形。通过看待物质的三个基点夷、希、微来看待道,是无法把握住道的。道没有前后之分,也没有明暗之別,不可名,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由此断,道非物质!
在第四章中告诉我们,“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又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在第八章中告诉我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但是水并不是道。就是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道”是非物质的,却真实存在的。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认知和把握“道”的运行规律。
以古御今,便是要从已经发生的生命轨迹中去寻找道之踪迹,追寻何处来,何处去。但是,人似乎有随机性和一些必然性,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个的循环,这种循环,有时在人为的发生着变化,慢慢的追求这种永恒的循环,让这个循环变得更完美,这才是我们人生追求的人生轨迹。在一个一个的生命循环里,我们有很多借照,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参悟。人类的思想总是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相信,自己的一切都不可重复,而到底有没有重复,我们认真的寻找一下,也许就能发现,有些东西,我们只是在重复着又重复着。
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无名无形无状无声无味,却存在!是意识智慧发现的物质运营规律?是对物质运营的再挖掘?是对物质的长短优劣周期的总结?是物质与物质擦碰出的益损现象或规律?牧童以为是的,就是这些的组合构成了道。
不知“商道”“官道”“王道”“人道”“天道”甚至“诡道”的道是否能通解为固定的圈子所遵循的规律。似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偷营业盗亦有道”各行都有各行固有的规制。无须质疑的是这些“道”都只是老子大道的极小的一部分。
因“道”的不见首尾触而无物产生了一些形而上或唯心论的思想流派――宗教。她们也是伟大的!她们对欲对物质生存规律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生存过程也有其积极意义!然牧童认为她们只诠释了道的一部分。
道是可悟却难以表述的。且所有的道是以人为核心漫延四方的,由此所有道的基础是人是人道。
何谓人道?
1.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
2.合乎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须要所衍生的言行规范。
3.古代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伦。
4.泛指人事或为人之准则(规制)。
牧童以为人道就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和谐共存所须遵循的规制状态下表现出的生存轨迹。
人道的根本?牧童认为是节欲或是克已复礼。
道是什么?牧童认为是用心探索认知物质间的盈亏损益现象(规律)以致用(以使人为主体的“天下”和谐共处。)
天道酬勤,王道驭人以达天下和谐,人道循规制以达和谐共处。
道是什么?牧童认为是无形无态无息却驻心底的为达“致用”而悄然存在的潜规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