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是立国之本。孩子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无论哪种教育其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家庭教育我认为是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环。
近日,疯狂英语李阳“家暴”女儿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孰对孰错,众说纷纭。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人生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男权社会,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普通家庭女子鲜有识文断字者,因此,教育孩子的首要责任势必会落到男人肩上。但是依然有很多古代伟大女性教育子女的经典案例流传至今,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可见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现如今,男女平等,女性一样享受高等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倘若孩子出现问题,父母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确了责任,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常常会听到人们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等等言论,笔者作为一名80后,从小没少挨“棍棒”,但是也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慈爱,父爱无言,母爱无边,这种“爱”的感受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而“棍棒”则教会我们明白是非曲直,纠正我们不良习惯,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而不至于长成一棵“歪脖子树”。也就是说,养育孩子,是需要恩威并重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75640/24ffd16d4e31e927.jpg)
具体来说,家庭教育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第一、家庭和睦,相亲相爱。家和万事兴,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和睦与否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影响深远。我们常常把很多孩子性格问题甚至是成人之后的性格问题都归结于原生家庭,这不无道理。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整天争吵的家庭中,她要么忧郁要么暴躁。还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离异,他们往往也比其他同龄人更加敏感甚至是极端。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屡屡发生,甚至会在内心埋下罪恶的种子,性格扭曲,做出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今年6月初,安庆市人民路商业街发生一起持刀砍杀事件,造成20多名群众伤亡的惨剧。凶手生于96年,小学四年级父母离异后辍学在家,曾在网上发文声称要干“大事”。笔者在某职业培训机构供职期间,发现很大一部分来参加培训的未成年人都是单亲家庭,有的孩子严重偏科,有的孩子行为乖张,难以约束。
第二、言传身教,厚德载物。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现在很多家长的确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或把孩子交给老人,或把孩子教育委托给学校或者一些机构,而自己却没起到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礼仪之邦。我父母读书不多,但是,我深深的记得父母总是叮嘱我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要有品德。这是言传。儿时,家里杀猪,总要煮上一锅肉给长辈们送点;长辈来了,一定要礼让上座;上桌吃饭,胳膊不能张的太开,夹菜不可以挑来挑去,这是身教。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凡凡,却无不透露着与人为善,以德为先的道理。
记得去年冬天,比往年都冷。一天早上,我带着不到6岁的女儿出门买菜,在一个路口看见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奶奶坐在小凳子上售卖几样蔬菜,面前的菜并不多,几把小葱,几颗青菜,一看就是自家种的。每走过一个人,老奶奶都会询问要不要买点菜,我主动上去询问了菜价,然后让老奶奶把这些菜都卖给我,老奶奶非常开心。但是我没带现金,老奶奶没有收款码,我带着女儿到不远处的菜场买了一条鱼,让老板找给我现金,再到老奶奶这把菜都买了。女儿跟我说:爸爸,你是个好人,我要像你学习。这生活中普通的一件小事已经在她内心里播撒了一颗叫“善良”的种子。
第三、以身作则,遵规守纪。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很多父母头疼于孩子的生活习惯。比方说,孩子时间观念差,睡觉迟、起床晚、吃饭难、作业拖......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应该审视自己有没有准点睡觉?有没有当着孩子面刷网剧、玩手游?当你责问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时候,你又何尝不是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呢?父母是大人就可以无视规矩?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接受不了的。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的愉快。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父母展现出来的是遵规守纪的才会体现出威严,孩子才会更加的信服你,敬重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