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6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6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21:46 被阅读0次

想象:逻辑的变异——无理而妙

  诗歌中的想象,不合乎理性逻辑,但从情感上讲,是说得通的。想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种表达表面看起来是矛盾的,不合理,从逻辑上讲,说不通,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就像“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活”和“死”,前一个指肉体,后一个指精神,它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就是表层无理,深层另有一种道理。这就是“无理而妙”的奥妙。

    这一节对于诗歌中的想象,作者还着重分析了比喻。引用了钱钟书的观点:“比喻的成立需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条件:所比的事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外,比喻愈新奇,效果愈高。”书中举的雪莱的诗句“这时,一旁闪出一个姑娘,/她说,她的名字叫希望,/其实,看起来更像是绝望。”这个比喻令人惊叹,真是“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外,比喻愈新奇,效果愈高。”

    通常情况下,是用具体的事物做喻体,来比抽象的事物。也有特殊情况,用抽象的语言来比。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是这样吧?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有这样的比喻:“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暖”“希望”“四月天”虽然是抽象的语言,但并不妨碍这里能给读者鲜明强烈的感受。这首诗里有不少句子写得比较奇妙,需要慢慢品味。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目的吧?孙绍振在书中就指出,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就是“增加感觉的难度,同时延长感觉的关注度。”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符合语法,相对来说,还容易理解。“黄昏吹着风的软”,“那轻,那娉婷,你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这些句子,打破了常规的语言表达,“增加感觉的难度”,需要慢慢品味,不就是“延长感觉的关注度”吗?倒装句的表达,也确实带来阅读的新奇感。

相关文章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6

    想象:逻辑的变异——无理而妙 诗歌中的想象,不合乎理性逻辑,但从情感上讲,是说得通的。想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4

    诗歌表达感情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直接抒情,借助意象表达感情。 六朝以前的诗歌,多是直接抒情。如“人生寄一...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0

    形式感 作者指出:形象是客观对象、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三维的结构。 也许平时,过于相信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8

    表达力 作者从六个方面讲表达力。 一、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通常情况下,语言表达需要准确,这是指...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1

    意象 诗歌的意象具有概括性。 如贺知章《咏柳》,他所歌咏的柳树,就是抽象概括的早春的柳树的形象,不是具体的家乡的...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陌生化” 一直不太理解语言表达“陌生化”的意义,今天读第十三讲 《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9

    表达力(二) 三、外部细节的洪流 小说的发展远远晚于诗歌,早期的小说侧重讲述故事,不擅长描写,需要描写...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2

    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情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完成的。 如李白《劳劳亭》:...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5

    诗歌的想象 诗歌的想象有两类:一是明显的变形变质;二是表面看来是白描,语义没有明显陌生化。 作者没有在指出...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8

    节奏 作者说的节奏,不仅指我们平时朗读诗歌时划分的节奏,更是指诗歌的内部结构,即诗歌情感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在情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y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