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很多知识更新迭代,新知识不断涌现。
为了让自己不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但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时候,有些人提出了这样的疑惑:
他们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就是看不到希望。
他们看到周边的人都在努力,都在进步,于是就不甘落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给自己制定一系列自律计划。
从早起、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习,坚信自己只要按照严格的自律计划,持续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人生。但这条目标清晰的路线并没有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即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看上去都正确且重要,即使自己每天都能够持续行动,不浪费时间,但就是看不到希望。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提到这种行为是一种“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再往深一层讲,就是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一直读书,却没有把读书的心得写出来,所以即便你看了很多书,也是看过就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总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很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努力过后没有产生结果,产生成就感,等一腔热血之后,就会失去学习的支撑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一味地努力却不产出,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价值。
我想到我们学生时代的每一次考试,不就是是为了证明我们在那一阶段努力的成果吗?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看出自己哪里做得不足,进行查漏补缺,争取下次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变得更优秀的。
学生时代的努力很容易看到结果,因为一次考试就能够证明。但到了社会,我们虽然也可以通过持续学习提高自己,但离开了校园就没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不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的努力有意义。如果我们学习时只输入却不输出,就算学一辈子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
所以从现在开始练就输出的习惯吧,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心得写出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进步也会快一些;练琴的时候,就要努力练出点名堂来。如果暂时做不到,那就先努力在不看谱的情况下非常熟练地弹奏几首曲子,以便在各种场合临场演奏。这也是产出。
学习技能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产出,即使刚开始会有些不完美,但只要持续打磨,你对这项技能就会越来越熟练,甚至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和艰辛,但你要相信你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们让你看到了努力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