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某大学老师的“朋友无用论”触动,说始于“无用”的友情,才能经得考验;说真正的朋友是:我处高处低,你都不攀不踩,不妒不弃;简单纯粹,以诚相待。对此,一半认同一半待论,相比之下,或许“良性共生”是更好的期待。
杨绛在记“钱钟书和《围城》”一文中,简明扼要的描述了钱钟书的一生一切。记出生及家庭背景,记相识经历,相处过程、成长经历,记求学历程,记生活日常,记人格秉性优缺点,记《围城》的创作灵感来源、各人物特性及作品分析等,钱钟书的一生一切,好像没有杨绛不知道的不懂的。遇此人,真是三生有幸。
回想我们自身,这世界是否也有一个人了解你?了解多少?即便知道一些,也并不清晰,即便清晰,也不全面透彻,更不用说懂得。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观点都是:人生短,匆匆过,三五成群,一哄而散,生命中绝大多数都是过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大家都能理解聚散离合是常态。其实,即便理解和懂得,即便接受,但如果曾经有过期待,也总还是有遗憾,有缺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