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只有执着的人,才会爱的笨。有这样的执着才能使人升入另一个境界,在那个境界里有她自己的一套苦乐观和荣辱观,世界在于她全是主观的,所以反而是一种幸福。
——严歌苓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610817cf9d7b08c1.jpg)
01
《一个女人的史诗》,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故事。
因为当初的“毛衣事件”,怕母亲责怪,十几岁的田苏菲离家出走闹革命,入伍后田苏菲被分到文工团当临时演员,因为田苏菲性格开朗大方,不害羞,不怯场,胆子又大,而且背词也快,很快就成为各个剧目的顶替者,练就了演戏的功底,成了台柱子。
军队里有一位首长都汉,是田苏菲的戏迷,每次苏菲的戏他都去看,都汉比苏菲大十几岁,身经百战,但对苏菲可以说是侠骨柔情,爱到深处,即便后来苏菲嫁给了欧阳萸,一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颠沛流离、艰难窘迫之时,都汉都无偿地施以援手,可谓是情深义重。
尤其是都汉在重病弥留之际,仍不忘嘱托部下一定要把队伍拉到剧场替苏菲捧场,得知都汉没来的真相后,苏菲伤心落泪,连忙赶往医院,却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欧阳萸的打趣反而让苏菲心痛不已,“你有没有良心啊?我前世欠你的,都汉前世欠我的,我们都还了,你有良心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00127149b7b69ce3.jpg)
田苏菲当初拒绝都汉,是因为欧阳萸,这个高大英俊,性格清高,浑身上下冒着才气的理想主义者,可以这么说,苏菲竭尽了一生的力气无条件地去爱着欧阳萸,就连自己的女儿欧阳雪都忍不住说妈妈“爱的太笨了”,而欧阳萸却嫌弃苏菲没文化,俗气,苏菲演的戏欧阳萸从不去看,觉得力气用得太过,没有婉约气质。
可以这么说,欧阳萸是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似乎一辈子都在寻找懂自己的“红颜知己”,可当初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不得不带着失恋的伤痛和苏菲结婚生子,但婚后又多次“精神出轨”,让苏菲妒忌、猜疑,两人一直争吵不断。
然而,文化大革命来了,欧阳萸被指定为全省头一号该带右帽子的人,因为他的文章及一些论点,受到了当时“反右”人们的猛烈攻击,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那个时候,人们习惯于趋炎附势,不辨是非,因为害怕被迫害,只有反过来去迫害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8cd2f52915ab0d36.jpg)
田苏菲在此时,依然深爱这个男人,无怨无悔,她没有听从旁人的劝说和欧阳萸划清界限,反而想方设法改善欧阳萸的生活,在批斗台上批斗欧阳萸的时候,苏菲更是不顾一切像个泼妇一样保护自己心爱的丈夫,可以说,这样的女子,一旦认定了一个人,那就是一辈子。
悲壮的氛围依旧持续,欧阳萸被关在劳教农场,如果没有苏菲由内及外的支持,恐怕清高孤傲的欧阳萸早就被屈辱感折磨的自杀了,回家后,欧阳萸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得了肝病,但是他依然默默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他认为:文化大革命本身就是一场错误,一点点谬论的政策,从上到下贯彻下来就成为了灾难,一层层高官都把自己的无耻和祸心掺进去,极少人能在这贯彻中公允无私,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十年动乱,田苏菲的母亲和欧阳萸的父亲相继过世,性格很像父亲的欧阳雪也远赴青海入伍,最后出国,嫁给了画家的儿子。穷困潦倒的生活也把苏菲变成了一个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和欧阳萸一起熬过了那段最苦最难的日子,欧阳萸对苏菲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两人的生活也开始过的有滋有味起来,虽然清贫,但是幸福。
02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15ac9ad27065c51c.jpg)
整部小说看下来,感受最深的是田苏菲在爱情里的卑微。
田苏菲和欧阳萸的爱情,是不平等的,在这段感情里,从一开始苏菲就是处于仰视欧阳萸的位置,她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却对英俊有才气的欧阳萸一见钟情,并一辈子全心全意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她太爱欧阳萸,但在欧阳萸面前又自卑,所以一旦发现欧阳萸和哪个女人走得近,便忍不住猜疑,调查,最后吵架。
但是她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自己的真性情。
当初都汉爱上她,就是因为这种真性情,从台上到台下,从戏里到戏外,从本质上来说,苏菲和都汉是同一类的人,都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而当初欧阳萸对她有好感,与她有进一步的接触,也是因为苏菲的真性情。苏菲甚至毫不避讳地告诉女儿,当初是妈妈先追的爸爸,可见苏菲性格里的坦荡。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ede7189c9b63a814.jpg)
整本故事里,到最后也没有直接说欧阳萸到底爱不爱田苏菲,但我认为是爱的,但更多的应该是亲情。
欧阳萸从一开始因为孩子的原因和田苏菲结婚,婚姻里似乎对苏菲一直淡淡的,因为他认为苏菲不懂他,除了肉体交融外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才一次次精神出轨,想找到懂他的女人。但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后,他才渐渐懂得苏菲对他热烈的爱情和真挚的情感,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田苏菲了,因为习惯,也因为爱,在苏菲为都汉的逝世伤心落泪时,他甚至也感到了嫉妒的感觉。
“他怔了。因为他发现她是真舍不得那老头儿。假如他一生中嫉妒地作痛,那么就是此刻。”
03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94866d94e03bcd65.jpg)
现实的婚姻里,除了“两情相悦”这种最完美的爱情以外,到底是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回农村老家参加婚宴,新郎是亲戚家的孩子,一个25岁左右的青年,风华正茂,这个年龄在城市里正是打拼努力的时候,但是在农村却是大龄男青年,父母着急的很,据说新娘是通过相亲认识的,才见过没几面,就匆匆举办了婚礼。
整个婚礼的过程,我始终没看见新郎的笑容,新郎像个木偶一样被司仪摆弄,新娘身高顶多160,但体重估计有180,我不相信新郎能对她一见钟情,但是不知是父母的压力,还是新娘良好的家世,又或是新郎自身的心灰意冷,最终在众人的祝福中结为连理。
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想评判任何人的生活,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就要尊重他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781682/eb63997c6a762942.jpg)
但是,我想,生活这东西,大多数情况下是守恒的。如果你不劳而获了什么东西,大抵在某个时刻以别的形式还回去。
物质上,精神上,爱情里,生活中,大抵如此,无一例外。
其实,在婚姻里,最差的便是选择了“我爱的人”,或是“爱我的人”。
因为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双方需要不断地磨合,两个不适合的人,不停地妥协包容理解,磨平棱角,最后“和和睦睦”。
看上去很幸福,但是很吃力,因为外人羡慕他们磨合成白头偕老,而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他们吃力地表演完了他们的爱情。
如果没有“两情相悦”,请不要轻易走进婚姻,不要因为爱情以外的原因而结婚,不要轻易地把自己放在柜架上,像打折商品一样出售出去,因为你值得更好的。
《一个女人的史诗》,是田苏菲一生的爱恨交织,如果有人说喜欢一个人总是自卑的,就像故事里的田苏菲对欧阳萸一样,但我认为,如果在一起了,还有这种感觉,那或许并不是真正地在一起。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在一起是遇到一个无需取悦的人,常怀感激,而你永远不需要对爱人自卑。
先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
要和一个人走下去,最好的状态便是比肩同行。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黑暗中的向日葵
美篇签约作者
当当专栏认证作者
掌阅号作者
爱奇艺文学签约作者
网易蜗牛读书领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