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想法简书电影院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作者: 行客牧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0:41 被阅读113次

文/花布衣

图/《十二怒汉》剧照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影片《十二怒汉》是美国司法判案的一次呈现,十二位陪审团成员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成一面倒的局势,十一个人认定被告有罪,而仅有一个人投无罪。

本来事情很简单,证据确凿,当庭已宣告被告有罪,陪审团只要走下过场就能拿到当天的劳务费。实在没必要再耽误更多的时间在闷热的房间进行争论。然而总有一些人会为了自己据理抗争,为了心中一丝正确的可能性承受众人锋利的目光,大家都在阴沟里匍匐前进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在抬头仰望星空。

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并不确信的可能性承受全场抨击,需要勇气和极强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

坚持正确的事情、特立独行和捍卫心中的自我都要付出代价。

性本能的受利益最大化驱使,同时也追求受损失最小化。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理有据,有人却偏偏不识趣要站在情和理的对立面,惹得众人不开心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如果纯粹为了辩论而辩论,你可以胡搅蛮缠,别人也可以不予理会。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都有事要忙,如果你的特立独行在旁人看来是无理取闹,而且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吼叫怒骂或者大打出手都有可能,旁人更多的只会推波助澜,因为也是顺带出了一口恶气。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现实情境下,少有人会为了一件与自身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引发众怒,因为很可能稍一不慎就逃脱不开。但在网络上不一样。

比如某某明星爆出绯闻,不管那个明星做了什么,网民们总能分出好几个派别,可是他们所做出的支持行为并没有那么单纯。

有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吵的越火、争的越凶就越喜欢。因为这事儿压根跟他们就没关系,也不用担当什么责,任纯粹闲的慌。

支持者或者反对派,他们所声援的对象或者所表达的意见更多是为了自我标榜,或是出于自我诉求。

影片中的人物所诠释的类型就是现今常见的网民代表。

老牧师一开始的身份更像是网络上的大V或者说话比较缜密有智慧的人,好比人群中突然一个人站出来点出问题所在,而且还有一定说服性,众人先是平复了内心的情绪,转而思考是不是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然后马上有人想通了,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一丘之貉,你或许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的想法也没错,于是马上又开始了激烈的争辩。

人群中有些人还没认真思考,只是隐隐觉得有人分析的正如自己所想的一样,于是也随之摇旗呐喊,双方不时都开始指出对方的漏洞所在,争的面红耳赤。

有些人默不作声,或许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许完全不在乎,或许是在默默地整理总结,又或许胸有成竹不做无谓的争辩,还有人不时冒个泡...,世间百态,应有尽有。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有的人出于种族偏见,认为贫民窟中未受教育就好像劣等民族一般,还有的人因为受过曾经类似的伤害,继而全盘否定与之同类型的人,就好像受过情伤的男女,大呼天底下的女/男人没一个好的,另有的人,心想既然别人都这么说,而且某某也这样说,那肯定错不了。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适用于某一种情况,却不代表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尽管有无数个正面可证的例子,与之相反,也可能同时存在无数个不可证的例子。只是有时会随意轻佻的对待,而有时又选择性的忽略。因为最终的结果,于当事人是灭顶之灾,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时过境迁,不用多久就会忘了,就像海边的一幅沙画,海水一冲就没了。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交通安全宣传的短片,调查员询问被采访者:“每年所能接受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多少?”

受采访者说:“差不多70人”。

然后调查员叫他往前看面带微笑迎面向他走来的一群人,说:“70人大概就是这么多”。

他猛地一愣神,因为70人都是他的家人。

即便处在一个陌生人的角度,70个活生生的人所带来视觉冲击和震撼感,简单的数字70无从比拟。

人们置身事外对某一件事发表评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多么在乎事实真相,也很难有客观中肯一说,在生命面前,尚且可以带着偏见和轻率,其它诸多方面审慎权衡判断的人只会更少。

影片中男主向其它人提出质问:“为什么愿意相信证人的陈词,但是不愿意相信被告呢,要知道是人就可能犯错”。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且不说到底到底应该听谁的,可是如果别人提供的信息,让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怎么办,如果自己同样犯了错又怎么办。

写上“有罪”二字,就宣判了一个人的死刑。也许被告的确罪有应得,但是倘若自身站在被告席,肯定更希望是有责任担当意识的人做出宣判。

带着偏见、漠视和仇恨看待某一件事情,那么出于情感和逻辑的自我洽和,很容易就借以一个个事例不断地寻求自我验证,觉得好的就收纳,与之相对的就无视或者选择性忘记,如此也就永远都活在正确之中。

然而,能够被证伪的才是科学的,重要的不在对错,而在于你可以付出怎样的代价,是否愿意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点个赞、

我会很高兴的。

相关文章

  • 《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文/花布衣 图/《十二怒汉》剧照 影片《十二怒汉》是美国司法判案的一次呈现,十二位陪审团成员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成一...

  • 《十二公民》,一切都是那么感同身受

    在看《十二公民》之前我还不知道它是《十二怒汉》的改编,亦不知道《十二怒汉》是关于什么。 看完《十二公民》之后,我的...

  • 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1 最近看了两部相同主题的电影,一部最《十二怒汉》,一部是《十二公民》。《十二怒汉》是好莱坞1957年出的非常经典...

  • 十二怒汉

    如果说到法律,我会想到什么呢? 公正课,一个学期的法理学,legal high,《复活》。《时空旅恋人》之中说,你...

  • 十二怒汉

    今天看了美版,一部极佳的沟通模式心理剧,大赞!

  • 十二怒汉

    自从看完《红猪》之后,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看一部电影了。今天,杭州下午开始转阴,看到这样的天气,似乎心情也能冷静下...

  • 十二怒汉

    中午睡觉紧张让我选择了来图书馆躺躺,这两天又有点感冒,身体抵抗力略微不好,声音从喉咙发出来就像是磁带卡机。填饱肚子...

  • 《十二怒汉 》

    今天突然就想起《十二怒汉》这部电影,在B站离线缓存了很久,却一直没打开。直到某一个深夜,该睡觉的时候,突发地点开了...

  • 十二怒汉

    刚刚看了这部电影,很不错的电影。 让我想起了那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两部电影都有点相似,但是这一部我觉得更加精彩...

  • 十二怒汉

    看过很多国外的电影,然而大部分都属于看过而已,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十二怒汉》(1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怒汉》--是忽略反例寻求自证,还是愿为正确有所付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g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