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与其说是寻找自我的治愈主线,其实不如说是,一个痛接着一个痛的无边大网。
渡边作为本书的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来展开整本书的故事线,作为一个比较平凡的角色,是村上春树小说中常出现的一种偏向孤僻,顺从温和的人设。或许正是这样一个缺少浓烈个性的人物,才更好得讲述这个爱和欲,生和死交织的故事。
作为渡边的初恋女友,直子的身份还是他过世好友目月曾经青梅竹马的女友,就是这种友情和爱情的交叉,让之后的渡边一度陷入困境,他不能明白自己对直子的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因为对木月的承诺还是自身纯纯粹粹对直子的爱。可以说直子是渡边心里的白月光,无论她怎么病痛和销颓,在渡边看来都是极美的,然而也不得不说,直子身上病态也在感染着渡边。
两个人都属于在森林般的迷宫中挣扎的人,直子的病态来源于自身的残缺感,那种残缺感让她夜晚孤独地发抖,让她逃离现实生活,木月的自杀让她内心更加崩塌,她渴望找到自己缺失的一部分,找到一些问题发生的答案,但是她的结局是悲剧,就好像在森林迷宫中永远迷失了一样。
而在我看来,渡边之所以前期对直子抱有那种几乎至死不渝的爱,是因为他一度和直子一样是一个残缺的人,是一个被困在森林迷宫中的人。他也在寻找答案,寻找木月自杀的答案,寻找直子对他的感情,寻找直子对木月的感情…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渡边和直子因为木月的死重叠在了一起,像是同一个生命存在的两种命运走向。
渡边的好友木月的死就像是一个故事的导火线一样,使这三个人看似平常健康的命运崩塌。木月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渡边看来木月的死也很有可能由于他对这个世界超于常人的思想。书中写道:“然而,以木月死去的那个晚间为界,我再也不能如此单纯地把握死(或生)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在渡边的世界观中,木月的死讲死亡这一远古命题直接展现在了他的面前,就像是一种无法挣脱的命运一般,在渡边身上刻印下了深深的无力感。
而另一方面,对于直子来说,木月这个青梅竹马的恋人的死亡,就像是自己一部分的死亡,本来就存在着心理缺陷的自己,木月的离世再一次使直子支零破碎。不论是之后与渡边的交往还是在疗养院里的生活都没有让她得到治愈,最终她的死亡好像即是在宣告着她自己痛苦的结束以及木月命运的重演。
渡边对直子的感情交织着很多复杂的成分,他对直子的感情像是对木月的补偿,对少年时光的怀念,又像是对自己的救赎。这种感情在他心里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也无法割舍的东西,渡边在和直子交往的时候记忆中常常出现木月的影子,他以为他对直子的爱是纯粹的。
直到绿子的出现,这个看起来怪怪的行为语言也怪怪的少女,到底在追寻什么东西呢?渡边慢慢地被绿子的独特气质打动。一开始,他自己并不能清楚自己对绿子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感情,他的心中还放着对直子的执念,当和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手,当自己在直子死后面对自己内心的旅行,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心。
很多时候,绿子身上那种顽强的倔强,不服输的骄傲,也深深吸引了我,绿子在和渡边聊到爱情时。她说:
“我真希望拥有真爱,哪怕一回都好”,“你想要什么样的真爱呢?”,“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
让我感同身受,像绿子这种从小没有得到过温暖的爱,不断地用自己倔强的坚持来抵抗世间对她的不公,她渴望安全感,渴望无条件的爱,正是这种看似病态,却是合情合理的欲望,才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加可爱更加有血有肉。
直子的死亡,绿子的表白,是渡边人生的一个分叉路口,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麻木迷茫的青年人形象,在爱欲森林中徘徊挣扎。在这之后,渡边就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一般,最终走出了这个充满迷雾的森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