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和我借书,我随手把梁实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借给她,就听见她一个劲的对我们说:“我想吃烤鸭,烤羊肉也不错,要不我们吃点炸丸子也不错。”
《人间有味是清欢》由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精心编著而成,梁先生的文笔一直是业界良心。梁先生文字优美,故梁实秋先生的所描写的美食自然格外诱人。
我们早已不是食不果腹的年代,我们这代人不仅追求吃饱,更追求美味。随着许多美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的接连上映,吃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电视节目通过画面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而文字的力量在于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对一道菜的描写更多的是能引发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一道美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间有味是清欢》可谓是一本记录详细的吃货必备指南,梁实秋笔下的每道美食都不是什么难寻的食材,大多出自寻常百姓家。这世上美食太多,人间烟火还是应该选自人间。
师姐总说吃货都是善良的,没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不行就两顿。我本科室友,在受了委屈以后想找个火锅店去边吃边哭,可在火锅上齐以后室友突然发现不想哭了。生活如果能够靠美食治愈,很多不如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从家常小菜到地方特色,从国内经典到国外快餐都有涉及。书里所描写的美食都有其固定的特点,或鲜嫩,或肥美,美食被记录在纸上,翻开书的吃货能感受到梁先生对美食发自内心的热爱。
《人间有味是清欢》还写有梁先生的许多往事,很多美食梁先生都是和好友一起品尝。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和久别重逢的老友聚在常去的饭点,点一道最爱的菜肴,谈谈过去,想想未来。
吃穿住行,吃排在第一位,地域不同,食材不同,做法不同,味道自然也不同。其实通过各地菜肴能够体现出当地人的生活特点,南方的饭馆量少精致,正如南方人细心温柔,而北方的菜普遍经济实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东北人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可见饮食终究还是人的另一种表象。
在梁先生生活的年代,食物的种类可能没如今这么丰富,可食材一定新鲜健康,生活不忙碌也就更有机会体会食物最原本的味道。一道菜其实就和一本书一样代代相传,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即便是百年老店,今天的味道也会与百年前不同。
我相信怀着感情做出来的饭菜,一定更有味道,带着故事的佳肴,一定更加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