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事评论想法深度思考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作者: 海边来的码字客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2:44 被阅读459次

    2018,对中国文艺界来说,是无比黑暗的一年。

    继无数名人离世后,12月15日,那位写下《康熙王朝》的二月河先生也走了。

    遥想年少时看《康熙王朝》,陈道明精湛的演技,韩磊雄壮辽阔的嗓音,都让我印象深刻。

    先生已随云烟去,令我们不禁感慨道世间又少了一位纯粹的笔者。

    一时间,许多小伙伴纷纷在朋友圈和自己的公号上悼念二月河先生。

    那时刷着朋友圈沉浸在忧伤氛围里的我,绝对没想到几分钟后会怒不可遏,直到我看到了下面: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比世界末日更难预测的,是人的下限。

    祝他书籍大卖,然后果断拉黑!

    因为,消费死者,决不能忍!

    01

    说起消费死者这个事儿,我想我们得先下个定义。

    我们平常说的消费死者,通常是指利用死者巨大的知名度为己方吸引关注度,进而牟取利益的行为。

    近年来,新媒体圈消费死者的现象似乎屡见不鲜。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以下两件——

    第一件:“美猴王”灵堂卖电影。

    众所周知,六小龄童章金莱是86版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扮演者。

    一句“埭!妖精!”,一双火眼金睛,一根如意金箍棒,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遥想2016年时,我们还高喊:“猴年春晚,猴哥不上,我们不看!”

    可如今的六小龄童却有些“晚节不保”。

    一切都是因为去年的“灵堂卖电影”事件。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杨洁导演逝世。

    4月21日,六小龄童微博上发出一段悼念杨洁导演的视频。

    本来,对伯乐的悼念本无可厚非,没曾想,六小龄童的视频却让人火冒三丈。

    整整1分钟的视频,竟有36秒在宣传自己的新电影。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画风一转,霎时引来一片批评之声。

    有人说他:“想钱想疯了!”

    有人说原来当年他的花铁干是“本色演出”。

    有人质问:“你还知道她是你的恩师?”

    自此,六小龄童“灵堂卖电影”的话题就上了各大网站。

    其实想想,一位一直以来坚持自我,为推广西游文化在不断努力的老戏骨,受到这样的抨击和谩骂,其实挺辛酸的。

    但另一方面,这又表明了广大网友的态度,甭管你是什么老艺术家、童年回忆,只要触犯了“消费死者”这个底线,一样要被狠狠diss。

    而另一个当然就是公号“二更食堂”事件。

    关于事件经过,相信已经无需多言了,在这里我们着重看结果。

    比起六小龄童遭受猛烈抨击,二更食堂的下场可惨多了——

    公号永久关停。

    CEO李明被免职。

    所有相关运营团队成员全被炒了鱿鱼。

    由此两事可见,我们对“消费死者”几乎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

    02

    中华泱泱五千年,我们向来有尊重死者的传统。

    论语中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我们常总挂在嘴边的一句大俗语叫“死者为大”。

    死亡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怎能被拿来作为引人注目、牟取利益的切入点?

    道理我们都懂,可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试探底线,这又是为何呢?

    自广电总局2011年出台的“限娱令”起,“娱乐至死”的话题就开始被提及,如今,7年过去了,在这新媒体时代,我们要说另一个词——流量至死。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所谓追名逐利,乃人间百态,有些人追了一辈子仍旧是两手空空。而流量却可以让你在一夜之间名利双收。

    在当下,流量意味着金钱收入和巨大的关注度。

    身为一个作者,我写了一篇十万加的文章,这篇文章可以给我带来巨大的知名度,同时让我挣得一笔相当可观的稿费。

    对于发稿的平台,好的作品可以吸引更多的粉丝,进而让他们在和商家洽谈广告合作的时候变得游刃有余。

    所谓名利双收,即是如此。

    而所谓流量至死,指的是在“名利双收”的巨大驱动力下出现的芸芸众生相。

    在这里,我们分为三个部分。

    03

    第一个“死”,是身体意义上的死。

    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媒体狗来说,无时无刻不是拿命在搏。

    去年的国庆,一位优秀的新媒体人,趣塘沽的创始人大志先生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

    霎时间,新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引起网络上一片热议。

    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新媒体,用我老哥的一句话来说:“你不拼不行。”

    周末群嗨要放松,你在蹦迪,我在写稿。

    中秋圣诞情人节,你在约会,我在写稿。

    凌晨三点万籁静,你在睡觉,我在写稿。

    自从入了新媒体圈,我身边朋友都管我叫“国宝”。

    因为幽幽两个黑眼圈实在是甜美。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自打入了新媒体圈,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

    早上七点叫老娘起床,她惊呼:“你起得这么早!”

    “不是老娘,你儿子昨晚压根儿就没睡……”

    这样的生活不止燃烧卡路里,还燃烧生命值。

    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处在紧张、高压状态下,并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比普通人罹患心肌梗塞一类疾病的概率高出30%。

    而心肌梗塞正是造成许多猝死惨案的元凶。

    所以说新媒体人是拿命在搏,一点没差。

    这么辛苦这么累,我们争的是什么?

    争的还不是一点流量么?还不是祈求能出一两篇10万加么?

    所以说流量至死。很多人就倒在了追求流量的大道上,平台做起来了,稿子写出来了,人却没了,这可能是人间至大的悲哀吧。

    04

    而第二个“死”指的是价值观的“死”。

    用我兄弟小罗的一句话:“新媒体人出卖价值观是常有的事儿。”

    我的老友阿莹在大学时候经常跟我一起学习和运动,她是个很干净的女孩,穿衣服喜欢素色,有点婴儿肥,最喜欢看张爱玲。

    鉴于胡兰成的渣男属性,阿莹对渣男恨之入骨,经常给我讲谁谁谁的男朋友就是渣男,并多次就如何不动声色地阉割渣男和我交换意见。

    后来听说她自己开了个故事公号,也有四五万粉了。

    一次,我叫她推几篇文章我看看,结果看完后,在下瞠目结舌并差点吐出300毫升千年老血。

    她的公号里,基本上映入我眼睛的标题都是——

    《在我怀孕的时候,小三抢了我的老公》

    《孩子刚出生,他却在外面养了嫩模》

    《怀孕当天,她看到了老公手机里的暧昧短信》……

    我X!是我眼睛花了么!这确定是我那个喜欢张爱玲的小可爱的公号?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我不禁去问她:“你不是最讨厌渣男出轨的么!现在怎么拿这种事情来当噱头!”

    她听完后只是淡淡地一句:“没办法,标题不吸引人谁看?”

    听完后我竟无言以对。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一个作者朋友身上,当时某平台约他在六一节写一篇关于救火小英雄赖宁的文章。

    当晚我们讨论了很久,他告诉我说——给这个孩子的勇气和责任感点赞,但是私自跑上山去救火的行为不可取。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结果六一节那天这篇文章出来后让我吃了一大惊。

    文章变成了——《扒一扒你不知道的救火英雄》,通篇都是在讲赖宁的家庭,比如他是官二代和班里同学关系不好之类云云,完全模糊了主线,和我们当晚讨论的大相径庭。

    但是有了阿莹的事情之后,我没有再去质问我这位朋友,毕竟,我们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些事情,纯属无奈。

    05

    最后一个“死”,指的是一种状态——等死。

    为了流量挑战道德、伦理和法律底线的人,就是在等死。

    挑战底线最典型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我们已经说了的“消费死者”,除了这个,还有两个,分别是——“捏造谣言”和“窃文”。

    捏造谣言这个不必说了,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声的时代,也是一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

    前几天,我的微信朋友圈爆出了一个大消息——“广东高考确定3+1+2”方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考制度改革,真乃千年等一回。

    文章里面说得有理有据:以后广东高考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考,然后历史、物理选一科,地理、生物、化学、政治中选两科。

    这把我们一通激动得,恨不得年轻几岁回去高考,我马上发朋友圈还转给了我的老妈。

    结果15分钟不到,界面就变成了这个。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文中的“已敲定”、“已推出”、“重磅宣布”均为假消息,这个方案尚在洽谈商榷的过程,还未有定论。

    还有另一件事就发生在去年,那天中午老妈火急火燎地给我打电话:

    “儿子!千万别吃鸡肉!”

    吓得我赶紧把嘴里的姜葱鸡吐了出来。

    老妈跟我说东莞闹鸡瘟,鸡都染了叫XXX病毒,不能吃!

    后来我上网一查,又是一个谣言。

    真的心好累,可惜了我那盘姜葱鸡。

    诸如此类的谣言不计其数。

    对于谣言的编造者和传播者来说,他们当然是在“等死”,国家法律、腾讯爸爸和广大网友当然不会让他们蹦跶太久。

    而另一个“窃文”就更普遍了。

    通常是指盗用他人文章或洗稿。

    直接盗用文章的事情曾经发生在我身上,那一次我自己都凌乱了。

    一个刚开的号,盗用了我在另一个平台发的文章,一字不改,原汁原味。

    朋友推给我之后我马上联系到该公号号主。

    人家说:“我们是新号,没那么多资源,理解一下,不然你们都这样我们就没法生存了。”

    啊……

    对,是我的错,我不是人,我斤斤计较,我不理解你们的辛苦,我断了你们的活路,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后来这件事情也只有不了了之。

    至于洗稿,那就更普遍了。

    把别人的文章挪过来用,随便换一下措辞,换一下表达就说是自己的文章,美其名曰“借鉴”。更可怕的是,这个玩意儿已经产业化,据说行内洗稿一篇文章的费用是25元。

    还记得当初求职的时候,登陆了一个很大的人才市场平台,其中有一个新媒体公司在“招人标准”上有一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可以不定期出假原创和洗稿爆文”,看得我汗毛直竖。

    今年12月3日,据新榜报道称,微信公众号内测“洗稿投诉合议小组”,该小组将协助平台对有争议的“洗稿”内容进行合议。

    目前,“格十三”、“Fenng”等原创大V已经收到内测邀请。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所以,以后,洗稿、盗稿这一类的平台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好过。

    这些人都是在“等死”,踩踏底线,破坏规则,最后就是要粉身碎骨。

    我记得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话事的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记得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人在追求权力之前,首先要克制的就是自己的权力欲。”

    同样,人在追求流量之前,首先要克制自己对流量的欲望。

    当下的流量,代表着名利,人一但为名利所累,就容易误入歧途。

    《菜根谭》中说,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

    在新媒体时代,在流量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月河去世:消费死者背后的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lu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