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四一:曹雪芹的唯物史观和阶级论
(红楼梦综合评述系列九)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第二回“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至“……只可惜他家几个好姊妹都是少有的”处,主要从贾雨村的成败之论,分析作者对历史的感悟和对不同阶层的看法。
二、曹雪芹的阶级观念
很多人认为曹雪芹没有什么阶级观念,的确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阶级一词的含义中并不包含马克思所论述的阶级含义,在中文中第一次赋予阶级一词新含义是一九〇二年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但他并不承认中国存在着阶级。然而在历史上,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级观念,比如在过去的中国,天子之下还有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我们并不能因为该词没有此含义,就不承认当时阶级的存在。
阶级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它是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在封建社会时期,最为明显的两个对立阶级,是封建地主和贫苦农民。由此观之,阶级观念包含着等级观念。
曹雪芹的写作风格,不是怨怼漫骂,而是怨而不怒。故而我们在《石头记》中很难看到直言讽刺社会、背后抵毁他人的言词。然而他对统治阶层是有意见的,所以他所写的贾宝玉就是一个众人推着他进入统治阶层,而他拼命往外跑的一个人。为什么?因为统治阶层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阶层,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团体。所以他借贾雨村言,赋有聪明灵秀之气的人,在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时,其选择的人生是另外一种方式。其所言: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亦必为奇优名倡。”
其后还分别举了很多例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后半部书所写的贾宝玉这个主角,首先是公侯富贵之家的情痴情种,家庭败落之后,当然选择逸士高人的路子。
41-3:清朝爵位等级.webp至于那种让贾宝玉高中进士、拔宅飞仙、功成名就的续书,一定是违背了作者的心愿的。
在此,我们再用另外一种观点来看。曹雪芹已明显地将当时的社会层次作了一个划分,即公侯富贵、诗书清贫、薄祚寒门。在《石头记》中,贾府、甄府都是公侯富贵之家的代表,凡贾府有大小事情,与之来往的,爵职都在公、侯、伯之内,这就是统治阶层的代表。书中写诗书清贫之族的并不多,起初以贾雨村为代表,然而却在自己的努力下,后来又在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等人的帮助下,形成了命运的逆转,进入了统治阶层,作者如此写来,也就说明诗书清贫之族,通过读书还是有命运转变的机会的。其后又以甄士隐为代表,在家庭衰败之后,选择了逸士高人之路。最后当以贾宝玉为代表,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不愿意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最终选择了与甄士隐一样的路。出身薄祚寒门的就多了,贾府中的丫嬛、小厮可算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甚至贾门一族中,也有很多家庭提前衰败的子弟。贾府以外,以刘姥姥、蒋玉菡为代表,另外还有妓女云儿、多姑娘儿、二丫头等等不胜其数。这一类型的人群,生存是最为艰辛的,很多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自由、尊严、痛楚来换取生存。
在《石头记》中,同一个等级内,又有不同的等级。如前所写《从石头记看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一文,同是府中的主子,但也有两种之分,嫡系与庶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文中已论述了两个不同群体的身份地位、经济待遇的差别。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关系、个人发展方面的差别。如贾探春,虽然贾府并未将其按庶出的地位看,但这一身份地位,完全决定了其今后的命运。由于是庶出,婚姻一定受阻,按癸酉本后二十八回所写,先前提过一门亲,结果人家了解到她的身份,就坚决不娶了;后来危难之际,南安太妃要找个干女儿联姻远嫁,找到贾府的头上,贾府算来算去也只有将她推出去最合适(当时贾迎春已嫁);即使远嫁他乡,男方也是没将其放在心上,也就和妾一般对待。癸酉本再怎么不受人待见,但在这方面的情节安排上,是符合当时社会情理的,这一点是成功之处。再如其弟贾环,如若喜欢读书还罢,将来有望扭转命运,然而偏生又是和他娘一样的愚笨,眼望贾府的财产是无法继承,最终走上了拭父夺产之路。
在这两群体以外,又有两个不同的群体。林黛玉、薛宝钗、妙玉等家庭败落,但经济基础尚未丧失的,是一个群体;后来投靠贾府的李纹、李绮、刑岫烟、薛宝琴等家庭败落、经济基础也一并丧失的,又是另外一个群体。这两个群体,在贾府的待遇都是不一样的。今后在婚姻方面也完全不同,林、薛、妙玉三人,婚嫁上与贾惜春、贾巧姐等嫡系没有差别,但李纹、李绮、刑岫烟、薛宝琴等,虽说不会配给小厮,但定不可与林、薛、妙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你看,在主子系列里,就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群体,从身份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群体与群体之间,是有较大差别的。
41-4:嫡出和庶出的区别《石头记》中,并不是处处宣示着等级观念,更没有表现出阶级对立思想。但社会现实是物质和意识的存在,虽然有些存在是偶然的,但多数存在是短时难以改变的。作者写《石头记》,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制造一座空中楼阁,故而等级、阶级必然存在于书中。不管读者是不是承认,社会的本质就是这样。毛泽东曾经说过,《红楼梦》是写阶级斗争的历史小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前八十回,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高鹗所续后半部,基本上是歌功颂德,这样的痕迹很少。但从前八十回来看,贾府已发展到巅峰,并且开始走下坡路,矛盾逐渐凸显,无处不充满着阶级斗争,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内部的阶级斗争大暴发。很不幸,癸酉本把这个阶级斗争更加扩大化,成了整个中国的阶级斗争。这让许多读者、甚至是红学家看了大跌眼镜、直冒冷汗。
这些读者的疑问之一,就是《石头记》表现过阶级斗争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拿贾宝玉该娶谁作妻子一事来讲,薛宝钗、林黛玉二人就在暗地里斗得酣畅淋漓。我们知道,古时男子娶妻只能娶一个,如若两个人都要嫁给贾宝玉,那么必然有一个就只能是妾的身份,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愿意低人一等。
薛宝钗表面贤淑,心计却很深,从进京之前就开始筹划,先是打了个金项圈,上面镌的字与贾宝玉所佩之玉的字大体一类,然后又搞出一个什么金玉姻缘之说。进了京城,明明自家有房产,却在贾府死皮赖脸住下来,并百般拉拢贾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形成小帮派,其居心何在。抄捡大观园时发现的那个什锦绣春囊,要是个普通的也罢,哪个丫嬛有经济能力佩这样的玩意儿。这无疑就是一个“清君侧”的行动,并且目的完全达到。王熙凤对这一件事情是个聪明人,正是看透了薛宝钗的这一点,所以言语之间总是帮着林黛玉。因为如果薛宝钗真嫁了贾宝玉,王熙凤在贾府的权力,恐怕要减少一半以上。
41-5:一个绣春囊引发的血案.webp斗争的结果,不难看出,林黛玉哪里是薛宝钗的对手。那些还沉浸在宝黛爱情世界里的读者,不承认阶级斗争的读者,是死活不会同意林黛玉在阶级斗争中死去的,必定要敲锣打鼓、八抬大轿嫁了贾宝玉才死心。问题这就是社会现实,是残酷而真实的。
以上所举,这只是一个小侧面,待读到后面,我们再详加讨论。总之,如果只用阶级的眼光来看《石头记》,可以说是偏激的,作者的目的也不是这个;但讳莫如深地、刻意地、绝对地绕开“阶级”去看《石头记》,是不是另一种更严重的偏执、幼稚、愚蠢和矫枉过正呢?因为它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水木森【水目人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