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心灯》(三)读书笔记 11

《心灯》(三)读书笔记 11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4-03 04:54 被阅读0次

一个爱学习的人你不能轻视他,因为他每天都在进步。而一个所谓理想大、抱负大,却游手好闲,从不见行动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天在学习,天天在努力的人。这种人你是无法给他定性、下定义的,连他自己都无法给自己下定义。他每天都在成长,你无法把它归为哪一类人。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他就定性了。

当下即是道

禅七是靠大家发心护七才能打下来。大家在发心做事的同时,就是在自利利他。有的人可能会想:我所做的一切,我自己需要的很少,或者我根本就不需要,是因为大家需要我才做。没错,在很多时候你做的事,你个人需要的的确很少,可能你做了一百分,你个人只需要一分。甚至你可以完全不做,或者你随便动一动,你个人的需要就已经满足了。但是一个人的福报、功德、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从为众生服务中、从奉献中来的。

大家来参加禅七,也说明大家在发心,这也是在弘扬佛法。并不是一定要出去升座为信众讲法,才叫弘法。我们以身作则,以身修道,就是在弘法:我们把自己的身口意管好,就是在弘法。所以我们应该打起精神来打禅七。

打七的意义

香板打下去的意义:有时候把我们昏沉的心打走了,把警觉的心打回来了;有时候把我们的无明打破了;有时候把我们的功夫打断了。如果你有功夫,瞬间就能接上;如果你没有功夫,或者功夫很薄弱,信息被打断就接不上了。如果维那有功夫,一香板打下来,就帮你接通了信号,或者把你断掉的信号打回来了。

在禅堂里坐禅的修行人如果不能适应被打香板,说明你的我执很重,或者干脆说你无知,你根本就不信佛。一个信佛的人,一个心中有道的人,一个真修行的人,进了禅堂,就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给班首师父,交给了常住,任凭班首和师父们修理。你交出多少,在禅七期间你就受益多少。他们修理的对,是你和他的因缘;他修理错了,也是你和他的因缘。无论是哪种因缘,如果你能欢喜地接受并依照奉行,你和他就结了善缘;如果你动了不好的念头,你们彼此就结了恶缘。

如果一香板打下来,把你的烦恼打起来了,把你的念头打起来了,你不要怪香板,只能怪你自己没有定力。如果你带着空心静坐,一香板打下来,只会把你的正念打回来。所以当香板打下来的时候,如果你有善根,能相应,就会受益无穷。你要借对方的力量来检验此刻你的心在哪里,是什么状态。

打七就是打死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我们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就相当于摄像机的快门或者镜头,是摄入信息的。第六识在背后使用前五识这几个工具捕捉信息。第六识一按前五识这几个快门,就把外面的信息捕捉进来了,然后交给第七识去分析、判断和拣择。第七识认为好的对的,就保留下来,交给第八识去储藏、封存;认为错的,就放弃了,或者就生烦恼了。

所以分析善恶是非对错的、狡辩的、欢喜的、痛苦的、愤怒的……都是第七识。我们静坐的人如果把第七识打死了,打得没有分别心了,前五识输入的,包括第六识、第七识捕捉到的,自然就归到第七识的平等性智里了。

当有一天我们把第八识的宝藏打开以后,会发现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为里面储存的信息完全是由第七识来选择的,它认为好的就储存,认为不好的就不储存,而第七识的判断未必都是正确的。因此打七也意味着把第七识打得没有分别心。所以禅堂里的一切你只能欢喜地接受、奉行,否则你不会受益。

相关文章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1

    一个爱学习的人你不能轻视他,因为他每天都在进步。而一个所谓理想大、抱负大,却游手好闲,从不见行动的人,并不可怕。可...

  • 《心灯》(一)读书笔记 11

    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用之则有,舍之则无。 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凡是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在他的领域里玩,玩是人生的最高...

  • 《心灯》(二)读书笔记 11

    要想成佛,先要把人的基础打好,然后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只有持佛心,立佛愿,行佛事,才能成佛。 利益众生才是正道 我...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7 ③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父母自己吃素,也让孩子吃素,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我们人本来就应该吃素。若你是佛...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8 ②

    何谓文化?历经上百年的历史冲刷而沉淀下来,未被淘汰的,才称得上文化。就如同藏书,只有具有相当价值和含金量的书才上得...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8⑤

    你知道自己心中有恨、有愤怒,说明你已经进步了。知道自己当下的念头,说明它已经不会成片成势。怕就怕我们不知道自己带着...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6 ①

    与其说面临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如说面临父母教育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如何做父母 如果父母各方面都做...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6 ②

    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再回过头来读书,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当你没找到乐趣,只是为了某个目标读书时,压力是非常大的。 ...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4

    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达到忘我,忘掉自己的身心,忘掉周围的环境。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持续太久,太久了会出不来,也就是所谓的...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7③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父母自己吃素,也让孩子吃素,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我们人本来就应该吃素。若你是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灯》(三)读书笔记 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qc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