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逻辑思维的训练方式

逻辑思维的训练方式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7:09 被阅读51次

    逻辑有三种含义:1、经过思维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广义);2、推理的前提是明确的,是不证自明或业已证明是正确的(狭义),明显的是数学的形式逻辑;3、从正负两方面系统的用心,确保思维能产出一定条件下最佳的结果。

    杜威强调最后一个层面的逻辑。其合乎逻辑的思维是指思虑周全、透彻和仔细的思考,即最佳意义上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就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审视事物,不漏过任何重要之处。这种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养成细心、警觉和透彻的思维习惯,因为这样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的复杂问题。

    在讲到这种逻辑的时候,杜威批评了认为逻辑思维是外部施加给人的观念。这在中国哲学这里是很明晰的,孟子早就说过,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里面蕴含着杜威教育观念中的“展开说”,也就是思维能力本来内蕴于儿童,教育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把这种内在的能力展开,也就是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杜威承认人有先天的思维能力,但要想更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训练。

    杜威在此批判的是自然成长说,即人的内在智力或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自然表露出来,不需要锻炼。杜威则认为后天的训练是重要的,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自然会倾向杜威的学说,但也不能说智力的自然生长说毫无道理,因为现实中,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占重要部分)是天生的,而且智商是不可改变的,即使改变也是很微小的。站在教育的立场上,智商不可改变,但能力可以发展,也就是说,后天训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的潜能,否则,内在的智力能力可能发挥不到位。

    说到此可以提一句罗森塔尔效应。它本是想证明良好的期待可以改变智商,但实验结果是智商不可改变,但却有一半学生的学业成绩获得提高。这就证明了前面的结论,即思维训练或者良好的期待可以促进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智力),这就起到教育的意义。

     杜威紧接着提到一种教学现象,也是学校流行的教学方法,即把一个学科的知识分解成诸多部分,然后教学生学习这些部分,最后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教师们认为这是逻辑训练,实际上,这种教学思想是错误的,反而是没有逻辑的,不是面对真实的问题,学生会感觉这些知识外在于自己,从而不能激发内在的好奇与兴趣,只有关乎生存的学习才能引发强烈的动机。

    好的思维训练要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之所以说到这两个词语,是因为这是思维训练中容易出错的两个领域。纪律者,保证学生思维的训练有素,严密而细致,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浅层次的思考,浅尝辄止。自由者,不是学生行动和思想的毫无阻碍,好的自由的思维训练要遇到困难,只有思维遇到阻碍才能激发起人更强的思维意识,才能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思维的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谈纪律不是道德规范中的纪律,而是借助纪律这个词语谈思维训练的策略(杜威有哲学家的底色,这些人手里的词语都是工具,不一定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尤其针对前面(本文首段)提到的逻辑的三种形式,前两者都不是实际问题解决的集中思维,杜威强调第三种逻辑思维。此时“纪律”的内涵是思维(训练)的目的性、有效性。

    杜威的“做中学”就是很好的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只是我们接触“做中学”的观念时,要理解背后的教育目的之一,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阅读笔记之四)

    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逻辑思维的训练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r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