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开幕式处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让我们对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倒计时的24节气,服装上的中国旗袍对襟等元素。体现了优雅大气、端庄美丽的中国风。
北京冬奥会最后点燃火炬这一环节特别有创意,不是熊熊燃烧的巨大的火盆似的主火炬台。不是点燃一圈,像一个火圈的或者是五环的创意。而是经过传递之后的最后一个火炬插在主火炬台,而这个主火炬台是由192个参赛国家的名称牌构成的。每一个名称牌都是雪花的形状,也就是有许多的小雪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雪花。❄️让人联想到一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火炬交接的设计也同样巧思满满。在交接过程中,火炬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同紧紧交握的双手。一支火炬,传统的继承、未来的展望、美好的愿景,尽在其中。
当我看见火炬手把这个火炬放在中心火炬台时候,这一束微火让我想到了特别多。这一处跳动的火苗,让我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强意志,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想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凝聚力,想到“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想到每个人都是一簇跳动的火苗。我们每个人发光发热就会汇聚成巨大的光芒,产生巨大的能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在抗日战争以及在我们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当中这种精神和意志永远是我们的底色。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奋斗不息,战斗不止。不能小看这微火呀,他是希望,他是光明,他是未来,一起向未来!
这点微火,这点跳动的火苗,还让我想到如何做教师。张文质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就是命定就是做小事的人。要做小事,对一小部分人有小的帮助,一天到晚跟这样成长中的小人物——小孩儿打交道,有一点小影响。就可以了。不必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就足够了。作为教师,要真正尽到本分。回到教室,回到课堂,回到书本,回到平凡朴素的教师生活之中。给学生纠正一个错别字,一个错音。积少成多,小溪流汇聚成大海。
每一个人的微火都不应该被忽视。同时每一个人都应该看到自己这一束火苗的温度和他的价值。教师就是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从事一些微小的工作。
这束燃烧的火苗,跳动的微火。让我想到了阳光思维,正向思维。我们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无数的杰出人才。比如这一次冬奥会的创意,以张艺谋导演为主,他的团队共同设计不得不让人佩服中国人的智慧,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一句话,我们要一点一滴挤掉我们身上的怨恨和戾气,多一些温和与从容。真正有影响力的教师总是在尽可能的减缓,削弱一些反教育的力量,对青少年的毒害。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立场的人,这种立场往往会以一种温和,耐心,持之以恒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呈现表达出来。因为他做的最核心的工作是保护,帮助,引导学生生命丰富多元的成长。
2022年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做一束跳动燃烧的微火,发光发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