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对人类社会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持续增长。老年人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多元需求、妥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前不久召开党的十九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今后一段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指引。有研究预测,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突破2亿,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潜在消极影响,但“银发浪潮”催生的银发经济也带来重要机遇,应找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着力点,构建“有备而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夯实养老社会财富储备是根本
我国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经济条件下迈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多数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相比差距甚远,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相适应,“未富先老”是既成事实。与之伴随的是,养老保险积累缺口大、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低、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风险持续升高,同时,随着60后“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四二一”家庭结构形成的养老压力愈发明显。因此,首先应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为应对老龄化提供坚实保障。具体而言,一要加快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合理分配,稳住养老财富储备基本盘;二要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三支柱”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探索整合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鼓励社会保险基金开展低风险投资风险,更好地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三要加快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更加包容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六稳”“六保”,推动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劳动力、去产能分流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有效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能力;四要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通过延迟退休、退休再就业等方式加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发展银发经济,改善老年人资产结构,提升个人养老财富储备。
扩大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是关键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型”特征,盈利性高端养老院和公益性敬老院相对较多,但既有质量保证又消费得起的普惠性、互助性养老服务机构短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养老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养老床位总量不足与高空置率并存,养老入住难与机构盈利难并存。同时,“有钱有闲”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一般性为老服务和产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和专业性的养老需求。因此,应多渠道、宽领域扩大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具体而言,一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能和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先向失能、失智、孤寡、高龄等老年人群体提供养老服务;二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兴办普惠性、护理型养老机构;三要适应多元化、高品质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医疗、教育、科技、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智慧养老、旅居养老等复合型养老服务;四要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加快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发展代偿老年功能产品市场,不断增加配套产品有效供给。五要实施更多激励政策,加快壮大老龄产业从业队伍,培养老年照护、老年医学、老年社会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
完善养老政策制度体系是保障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使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区域倒置”的特征,老龄化压力不断传导到农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而加剧养老公共服务的供需错配。这导致的一种后果,就是一部分老年人随着子女在大城市开始“候鸟式养老”,而更多留守的“空巢老人”开始缺少亲情关怀的“丧子式养老”。因此,应重视人口流动规律,通过制度完善和政策引导推动各种资源在养老供需体系中形成协同效应。具体而言,一要持续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制度及待遇水平年度调整机制改革,努力缩小养老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二要强化医养关联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异地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可持续运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纳入社保制度体系;三要落实国家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同时通过改革征税模式、个税减免、困难家庭补助、实施父母护理假等形式,加大对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政策支持;四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支持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营造孝老敬老社会环境是基础
老龄社会不是孤立的以年龄区分对象的社会,老年友好社会需要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然而,当今社会环境相对老年人而言并不太“友好”。老年宜居环境基础设施薄弱,老年活动空间和形式缺乏,歧视老年人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不足,自我价值感低,在缺乏亲情和人文关怀的情况下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因此,应传承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推动全社会共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具体而言,一要遵循适老性原则和老年友好策略,对住宅、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及城市公共环境进行适老化规划设计与改造,加强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改造建设,打造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空间和老年友好型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二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继续学习,丰富“老有所乐”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三要鼓励老年人发挥专长和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事务,帮助其找回人生价值和提升社会获得感。四要持续将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完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体系,维护老年人尊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