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东南苗族和侗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间,明清江南建筑风格的隆里古镇格外醒目。作为古代军事堡垒的隆里古镇内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街道古巷,漫步其间,保存的明清古建筑随处可见,仿佛时光凝固。
具有600余年悠久历史的隆里古城是中国南方高原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四周群山环抱的隆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在此处设立千户所,修建成一座颜具规模的军事基地,取“隆盛之理所”之意命名为“隆里”。
数百年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之后,明朝早已成为慢慢历史长河中的回忆,但古城却依旧保存完好,城中的居民也大多是明代在此屯兵的军户后裔,默默记述着古城的悠久历史。
始建于明代的隆里古城最初是一座军事堡坐,城中道路、关隘、城墙、暸望楼等均为古代军事布局。如今古城的四座城门依然有迹可循,东方财门、西方水门、南方喜门和北方鬼门古朴沧桑,充满历史古韵。
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陶家大院位于古城东北。是隆里古城中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
古院四周高耸的封火墙中围着青石板铺成的天井,一侧是雕工精致的太平缸,天井旁厢房上高悬着“广厦华居”的大匾,与堂屋中精细的雕花木窗与红木桌椅同显示着旧时大院主人的显赫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