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超长待机,看了一个月。
主要原因是,回到老家完全没有了读书的环境和心境。在带老人天天跑医院的日子里,治疗和健康才是不变的话题。由此可见,精神生活是飘摇的,物质生活稳定是它能得以滋养的前提条件。
娃调侃我说这本书从深圳带到湖南,从湖南带到河南,又从河南带回深圳,一个月了你还是没看完。
我也觉得奇怪,这段时间不看书并没觉得空虚和不妥,也习惯了闲散。
还有一个原因,是书本身。我很赞同作者的许多观点,比如她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看法,比如她对佛教“万事皆空”的认同,比如对叔本华的钟摆原理的认同:“人的一生在匮乏时的痛苦和富足时的无聊之间摆来摆去”……
这些观点把我说得特别服帖。作者的年龄学识和阅历,让她的文字多了许多宽容和慈爱,像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厚重温暖。
不过,正因为是长辈,当然有长辈的特点——生怕你没听到没记住,所以要再三强调!像极了上学时敲黑板划重点的班主任,也像极了生怕你不穿秋裤会冻坏的妈妈。我感觉书里无处不在地强调“爱和美”,真的是非常鲜明的观点,贯穿始终。有时会感觉有点儿审美疲劳。
作为一粒微尘,少不了自己的烦恼。如果脑海中只能想到微尘有限的世界,那么烦恼不会变少更不会消失,因为背景太小。而如果将微尘置于整个宇宙中,万事皆空,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烦恼还值得一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