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徒弟课有感
请把自己的课看得很重要开学来,新带的徒弟来听过我一次课。我很愧疚的是,她在教二、三年级,我在教一年级。不要小看这个不同年级授课,对于新老师,其实他缺的就是观课后去自己课堂实践的转换能力。徒弟说,听师傅上课很轻松,孩子们很认真,学习很顺利。我告诉她我选的是一个好班,如果是其它班,估计效果没这么好。也就是说,每个班总有几个孩子会在课堂发生一点什么,这是非常正常的。
周五下午第二节,正好是我空课,徒弟约好听她课(其实已约了好几个星期)。眼保健操时间,她还在办公室里休息,我在自己教室整理东西,直到关闭媒体。她走到我教室跟我说:“师傅,刚试上的那个班级好乱啊……”我说没事,就是看看你日常怎么上课,我主要关注教学常规,师生学习情况,不必太紧张。我知道话是这样说,但有人坐在教室里听你课再怎么说没事其实都是有事的,怎么可能做到旁若无人呢?反正,我是做不到的。再说了,徒弟还是一个新手,我完全理解她的意思,但我的确想听听她的课。不然,我怎么指导她呢?
眼保健操结束,她去班级接孩子来音乐教室,我先去了音乐教室等候。等孩子们走进音乐教室,停顿下来,我特意看了一下时间:5分钟过去。其实孩子还没安静好,老师就开始上课了。有的孩子看到了我,立即停止了说话;有的孩子熟视无睹,依然小打小闹;更有孩子毫无上课下课之分,凳子摇得咯噔咯噔响。刚开始,我还是想忍忍的,走到一些孩子背后,摸摸孩子的背部,提醒孩子直起身子。课大概上了10分钟,凳子声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干扰,我忍不住站起来开始发声制止。这时候,徒弟的课也严重上不下去了,我的确可以出场了。
狠狠地批评了二年级的孩子,而后徒弟的课才接着上完(大概只上了20分钟吧),真是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课堂如果长期如此,后果不堪设想。虽然新老师的课堂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些问题是完全可以从自己开始改善的。比如:
1.保证40分钟的课堂时间。
“为什么要眼保健操结束再去带孩子来音乐教室呢?”“因为早去,老师都在给孩子们讲课,或者订正作业,总是拖堂。”“老师怎么知道下一节是你音乐课呢?他不知道很正常,但你可以早早站在教室外等候啊,如果感到为难,就什么也不要说,站在门外等就是。一次、两次、三次,讲课老师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嗯,也对。”“我们不要去怪别人讲课拖堂,学生写作业等问题,我们只要把自己做好就可以。对于音乐课,我们自己要格外看重。你每次都早早在门外等候,过不了多久,老师都不敢拖堂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影响,学生会觉得音乐课很重要,其它老师也觉得音乐课很重要,谁都觉得音乐课很重要。”“嗯,师傅说的有道理。”
2.好好设计自己的音乐课。
“今天这节课要我说,你真的太随意了,就像地上的一滩水,流到哪儿就哪儿。说实话,你心里有今天的教学内容吗?”“嗯,有,但真没好好设计。”“你明明知道我要来听课的,虽说是日常课,但要对自己的课心中有数啊。你看,孩子们听课不认真、学习没兴趣,这和老师对教学的随意一定有关系。开学已近两个月,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差,长期这样,对自己、对孩子、对课堂都是一种不尊重。”停了一会儿,还是想说,“老师心里装着教学内容,课堂上怎么一步步引导孩子学习,并在学习中引导孩子各种音乐习惯,比如聆听、交流、分享、歌唱、演奏等,很多时候不是有人听课了孩子才变好的,而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日常的训练与引导上。”“是的,我听你上课感觉蛮轻松的。”“你看,孩子的坐姿、凳子的声音,就是坐姿大有问题,那就好好指导嘛,保持身体的自然与垂直,引导孩子唱歌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师傅,今天这班孩子还算好的,其它班还要乱啊。”“天哪,我都难以想象了。”
很多新老师常为课堂纪律烦恼,我给新老师的建议是:准备能否充分一些、教学能否有趣一些、语言能否风趣一些、形式能否新颖一些……当孩子们兴趣被点燃、专注于学习时,哪来时间分心走神啊?
3.关注班级的“特殊”孩子。
这里的“特殊”,无非就是一些爱在课堂上顽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时常在课堂上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安顿好他们,课堂也就顺畅很多。“你看,今天课堂上的两个孩子坐在钢琴后(作为不听课的惩罚),事实上有用吗?”“没用啊,但他们在课堂上太捣乱了。”“没用就要再想办法,对一些顽劣的孩子,我们在处理时还是以单独沟通为好,要比这些惩罚性的做法好很多。”“除了课后找几个人谈话,也没试过其它办法。”“你看,两个高个子男生坐第一排,两个矮个子女生坐最后一排,最后一排的女生说黑板上的字根本看不到。首先,建议这样的座位改一改,音乐教室的座位基本保证相对稳定,个别调整。”“嗯,好的。”“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孩子,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关注,比如及时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加油;还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地请他回答问题,把他从走神拉到课堂,从分心回归学习,顽皮的孩子其实往往都很聪明,你要相信这一点。”“嗯,我可以试试。”
保证每节音乐课好好上(完整的40分钟),心里构想着今日课堂(思考怎么上会更好),时常惦记着班里的“特殊”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一个老教师来说,每天思考的也无非是这几点吧。所有这些,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课堂看得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