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施展先生出的新书《破茧》,有不少得到的用户应该对其是非常熟悉的,即便不是这个圈子里面的,那应该也会受到其他朋友的这种推荐,可能就读了这本书。
那么在这之前呢,我也是从这个得到APP知道的这位学者,而且就是我很少去书店,但是有一次去书店待了很久,其中就是因为在阅读施展先生最开始火起来的那本书《枢纽》的缘故。
但是这本书一出来呢,其实在网上是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的啊,就是当时在学术界,应该是所谓的自由派学者对这本书的一些批判,但是这个呢,因为我们可能不关心这个事,而且他们也就是自己圈子里面比较热闹,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可能也掺合不进去。
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去看一篇文章《秦晖对话施展:历史学者如何叙事(上)》,这篇文章让大家在网上一搜就能看见比较长,但是真的值得好好的读一读,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里面,就是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历史学者,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者秦晖先生,他的这个学术造诣呀,跟民国时代的那些大师现比,也不遑多让。
那么他就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啊,在现场跟施展先生就书中的观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这种探讨,那么秦晖先生呢,就是用它非常渊博的这个跨学科学识,直接把这本书很多东西都拆解完了,非常精彩,在这里呢,我就不多加阐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在网上搜这篇文章,仔细读一读。
那么这本新书破茧,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就是有哪位学者对这本书进行过深入的这种讨论,提出自己别具一格的观点,更多的只是对原有书中的观点进行了引申和阐释,那所以说,我在这里呢,也就简单谈一谈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第1个思想要点,我是没想到就是施展先生在这个实验当中引用的这两部分的内容,我自己都特别喜欢,第1部分就是他提到这个熊十力先生,在这个抗战的时候,居然还能够保持着自己心性的定力去读经,要是我们现在一般人的看法,那那个阶段不干紧顾着逃命要紧,还想这些事儿干嘛?
但是在那个时候,熊十力先生就是意识到了这个战争背后精神建构的重要性所在,其实你想那个时候,钱穆先生不也是写出了一本经典的史学力作《国史大纲》,提振国人的这个精神力量,所以说,就有这一点,类比在那个疫情阶段,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精神上的救赎,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它就是引用了这个权力的游戏,里面一个主角肥宅山姆,从一个蛮荒的世界到一个书香的世界时,那种心灵的震颤和触动,对我而言非常美好,让我也突然之间,对这个剧来了兴趣。
以前虽然只是知道,但一直没看,但是这一点这个场景触动到了我,就让我特别想去看一看,当然他在这里引用这一段内容啊,更多的是为了表述它后边讲的,就是要用书写来记录这份记忆或者说用书籍来保留人的记忆的可贵性。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风险社会。就说这个现代社会的这种高度分工化,精细化,复杂化,就使得这个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受到这个系统的影响,因为这个链条延伸的长度实在是太宽泛了。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书里就说啊,就是得靠以下几个方面,第1个呢是这个有这个强有力的国家机构,第2个,是这个有受公民信任的这个整服,第3个呢,是有这个强有力的这个领导者。
第四个呢,就是作者要讲的这个共识嘛,就是社会能够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但是问题现在啊,这个社会就是共识很难达成的,相反,带来更多的是陷入到基于立场之间的这种情绪之争。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者也分析了一下,在他看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我们的公共空间消失了。这个公共空间的概念,最开始来自于这个哈贝马斯提到的公共场域啊。
就是在他看来国家和社会之间,还存在一个空间,就是所谓的公共空间,大家在这里面广泛的自由的交流讨论辩论,然后构筑成一定的公共舆论。
这个就是原来那批人,就是比方说在这个咖啡馆里面,在什么文化艺术馆里面,大家可以在这种公共空间里面,可以自由自在的这个交流讨论。
而且在作者看来就是原来的这个媒介,比方说电视广播,报纸这种媒介,还是能够让大家保留这个基本的公共空间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看来就是公共空间,之所以能够起作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个共享的物理时空结构在起作用。
这个怎么来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原来我们看报纸看信息,跟人交流讨论时,大家的信息来源,是被信息的生产者所规定的,我们看的内容差不多也是公共的,而这个大家的交流范围,也差不多是在同一个线下圈子里面。
但是呢,随着这个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这种推荐算法的这个出现,我们就把这个固定的这个所谓的时空结构给打碎了,就是一切时光都在流动当中,或者说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我们的时间空间是没有边界的。
而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面,我们自认为找到了一个自我感兴趣的世界,但实际上这个世界是被背后一套算法机制所控制着的,而且最麻烦的是我们在网上可以面对广泛的信息,但是在这个广泛的吸引当中,我们并不是变得越来越开阔,反而陷入到了一种信息茧房的世界里,就是不断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
就好比我之前讲到的,就是可能很多人就看那个枢纽的时候,就只看到了一堆,可能对枢纽的这个很好的解读,但是没有看到,就是说秦晖先生对这本书另外的一个角度的看法。
这个对于我们这些阅读者而言,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为一个读书的人,就应该不断的去阅读多种多样的这个可能冲突对立观点的书籍或者是文章,才能够让自己走出信息茧房。
当然这个冲突对立也是得有前提的,你不能看别人瞎忽悠,有的人故意就是唱反调,但实际上没有相关的这个深厚的学术背景,以及基本的学术良知,那其实也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个,我们也得注意。
第3个思想要点,观念对现实的遮蔽,这一点,我个人其实感慨特别深,因为我发现,有些人真的就是活在观念的世界里面,而不是活在现实的世界里面,就是有些人可以为了某个很抽象的观念,去直接伤害到身边一个很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反而觉得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崇高。
作者在这里主要谈到了三种观念对现实的遮蔽,第1种呢,就是说用政治的领域来统设其他一切领域;第2种呢,就是用意识形态的观念来取代专业知识;第3种呢,要么是否认中国跟世界之间的一致性,要么就是否认中国跟世界之间的特殊性。
我们先来看看第1种思维,这个第1种思维,其实就是把什么社会啊,文化呀,经济呀,娱乐啊这些话题,全部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正直问题,或者说只能被解释为正直问题,或者是用正直问题来统摄这一切。
那么这个思维观念呢,被作者界定为叫封装式思维,那这个思维怎么形成的呢?作者认为跟这个法国大革命很有关系,就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呢,大家呢,其实没这个观念。
就是正直上的事,其实都属于这个贵族的事,跟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而且就是在法国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这商人还可以跟这个敌国做生意呢。
而且在这之前就是社会内部啊,这个等级次序也是比较明显的,就是不同等级秩序下的人,大家也没什么共同的话语体系,相反是不同等级体系里面的比方说,贵族有贵族的这个共同感,平民有平民的这个共同感,但是这个革命一之后啊,就是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叫做人民,就是把这个社会也不同层级,也全都简单的化约为人民。
简单的来说的话,就是这个思维观念就对内而言我跟马云都一样都是人民,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一个共同体,却忽视了一个是首富,一个是啥也没有的穷小子的,这个复杂社会结构,那对外呢,就是说,要强调我们国家跟你们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人民和你们的人民也是不一样的。
这个观念如果拖延到了极端,那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曾经也看到过,就是我们所谓的抵制日货,其实这个日本好多的这种制造生产就在国内生产的,所以说你抵制个啥呀?
当然有的更会进一步激化,说这就是汉奸吗?其实这就是用一个这种非常极端的这个所谓的封装式思维来解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这个事实。
第二种思维啊,就是这个意识形态对这个现实的遮蔽,这个里面其实提到了很多的意识形态,不只是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有所谓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等这些主义。
其实内部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呢,我们很容易就是把这些主义当成既定的现实,请注意它只是一个价值指向,并不是当下已经生成的现实情况。
第3种思维, 这个思维观念或者在书里面讨论的比较多,我在这里就简单的阐述一下,第1个,其实是中国跟世界的,这个一致性其实已经谈到了,就中国现在的这个外资企业太多了呀,我们没有办法保证,哪一个我们所有的中国制造。
就是中国人从生产到终端取所有环节流产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干的呀,因为随着这个经济全球化,我们的这个产业分工协作就是跨地域的,跨国家的,相互协作的。
第2个就是说中国的这个特殊性,在作者看来,这个特殊性是由于它的超大规模所带来的,这个所谓的国际秩序的生成,是由中国来作为自变量参与进去的,但是关于这个超大规模带来的这个特殊性,在书中似乎没有非常明确的在这里啊表示清楚。
但是这里提到的一个国际局势阳谋的说法,我觉得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所谓阳谋,就是对国际秩序的格局及其演化逻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较为清晰的把握,从而能够恰当地理解当下的棋局,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策略,顺势而为,借力打力,从而即便是下明棋,自己每下一步,对手也都不得不跟。
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国际秩序的格局以及演化逻辑呢?这个其实你像我前段时间听这个温铁军老师讲这个冷战的这个演化逻辑课程,我就觉得他就是真正的对这个国际秩序的格局以及对这个国际秩序的这个演化有着非常深入的观察和思考,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