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继续来聊这本书,争取今天能把施展先生这本书聊完,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关于算法的这个理解,我觉得挺到位的,第1个就是,他认为算法的根基要在这个基础数学上面,第2个呢,就是说这个算法的多样性的方面,虽然我们中国这个人口很多对吧,拥有的这个数据量也比较大。
但是呢,我们更多的是局限在国内这个市场里面,那么像这个亚马逊啊,谷歌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自己的根据地啊,所以说他们这个信息的这个算法的多样性,就是会比较好。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他认为这个数据流的这个在虚拟世界的这种流动啊,会形成某种叫政治溢出的这个效应,那具体这个什么叫做政治溢出呢?
关于这一点,我比较的费解,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国内有些人对吧,可以到外网上面去发表啊,或者输出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政治价值观念,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个国内公司在采集国外的数据的时候,可能遇到的这个法律上隐私的问题啊,不同法律对这个隐私权的保护不一样形成的这种冲突啊。
第3个思想要点,就是他在这个在本书中第3部分思想内容当中重点讨论的这个商人秩序为什么要提到商人秩序呢?
因为这个一大前提啊,就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我们现在的这种内部的这个分工产业协作体系,你不能简单的用这种政治单位的这种思考逻辑去思考,就好比我们说这个日本产品,他这个整个生产到终端的消费的这个链条中,很可能中国也参与生产与协作,你要是用政治的问题去处理,那我不知道这个反对的对象是什么?
所以,在他看来,就是那像这种全球的这种个人隐私数据的问题,也或许可以用这个商人秩序构建起来这个联盟来处理和解决。
而且追溯历史,可以看到国家秩序对其他秩序的全方位遮蔽,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出现的,到现在不过200多年。
在近代以前,欧洲北部曾经有一个由100多个商业城邦组成的“汉萨同盟”。这些城邦就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秩序之外,形成了强有力的商人秩序,曾主导波罗的海、北海地区的贸易数百年。
第4个思想要点,就是借由这个商人秩序所构建起来的这个全球数字治理联盟,还有这个全球数字治理监管联盟。关于这两部分啊,作者就是在实际操作的路径上,就谈论到了自己很多的想法,但是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呢,是我个人在阅读这本书当中,读起来最枯燥,也最觉得无味的一部分。
也许这部分的内容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的话,可能比较振奋人心,为啥呢?因为大家有可能去参与到里面去建立起一个全球的这个新治理秩序啊,作为一个新兴的这样的一个力量去参与进去,我觉得这个还挺好,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允许这种新秩序的出现。
第5个思想要点,就是他讲完这个全球素质治理联盟之后看到的,对于我们普通的个体而言,我们可能会从之前的这个只是公司的一个数据的采集者,从而变成了一个数据红利的享受者,他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酷爱运动的年轻人小强。他为了科学健身,买了一个智能手环,在手机里也安装了相应的APP。
小强的各种健身活动所产生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被记录下来;所有数据都对应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并且可以明确每个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所对应的产权归属。产权归属被明确之后,小强健身的数据就具备了可交易的价值。
其中返还的,很可能不是现金,而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本身就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形式,所以整个过程是无缝链接的。小强每冲刺跑400米、长跑1公里、深蹲20次,他的电子账户中的数字就会自动往前蹦。
这些数字货币不会仅仅是运动鞋厂家的记账单位,它完全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这样一来,小强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就变成了他的收入,将来有一天甚至会发展为数据的“货币化”。
小强口渴了,只要做20个深蹲、上网打半小时游戏,或者仅仅是打开某种手环睡上一觉就会产生数据,从而获得货币去买一瓶可乐,至于小强是否愿意签那些合约,是由他自己决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对未来虚拟世界构想的乌托邦,还是确实就是我们就能够按照这样的技术方向去演进,作者是在肯定数据被收集的这样的一个路径之上,然后构思出的一套解决方案。
但是可能对于我而言,就是为什么要用我的数据去获得这份红利,我都觉得是可能会比较的拒绝的,就是我不需要经过这么一个折腾一个流程,然后把我的数据,倒腾来倒腾去,这是说做健身的时候,那要是说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把我们的恋爱的相关数据要倒腾来,倒腾去,还享受这种红利的话,我就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第六个思想要点,作者自己说,本书名为《破茧》,有双重意涵。在大洗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我们视野和格局的限制,否则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无法理解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既有的治理秩序已经难以应对新的现实,一种新的治理秩序(很可能就是商人秩序或者书中构想的“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也正待破茧而出。
另外,作者在这个尾声也提到了,自己在2011年就加入到了一个群体,叫做大观学术共同体啊,就这共同体呢呢,就是里面,我们比较知名的一些学者,像刘擎教授,李筠教授都在里面,他们呢,就是可能一个季度,就会针对一个议题,然后进行这种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深度讨论。
我个人是觉得这种学术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好的,我们作为普通的读者,虽然建立不起这种所谓的学术共同体,但是我们关于阅读,还是可以建立起,我们这种阅读的共同体,比方说,我们对施展先生这本书的这个理解。
那么我们可能每个人的这个视角也比较多元化,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共同体,来共同的对这本书展开思辨交流讨论,从而获得一个相对多样化的认识这本书的角度。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就是针对这样的一本书籍,其实,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相关的这样的一个多维阅读系统。
比方说针对施展先生《破茧》这本书,那我们可以去建立一个多维阅读系统的话,从横向的来建立的话,就可以去读施展先生之前提的两本书,《枢纽》和《溢出》,那么,这对于在理解这本书的思想观点呢,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另外一个,可以纵向的去建立起这个多维阅读系统,比方说去读信息茧房的提出者的书,也可以读一些跟信息相关的书,比方说:《新新媒介》、《数字化生存》等等这些书籍,从而能够让我们对本书的内容,能够建立起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多元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