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嗦听起来是贬义词,是某人不分场合,不分时段不停地在你耳边叽叽喳喳,无论是你感兴趣的或是不感兴趣的话题全都一股脑儿说给你听,说完了把这些话再说一遍,如此反复不停,直到你耳朵起茧,烦不胜烦。
我家就有一位,前段时间我坐月子,婆婆来照顾我,因为要兼顾孩子,婆婆和我住同一个房间。婆婆看起来很年轻,也很爱干净,对我很好,对孩子也很好。
可就是哆嗦。月子里孩子不怎么肯睡,常常要闹着起来,婆婆总是一边抱起孩子一边用畲族话说,“噢,宝宝睡醒了,宝宝起床了。”就这一句话,她能说上二十次、三十次,宝宝在他被抱起的那一刻就不声不响地睡着了,她还在继续。宝宝一饿哭了,她又开始不停地重复这样的话,“哦,宝宝饿了,宝宝要吃奶奶了,宝宝不哭,宝宝奶奶。”宝宝睡着了,也有话说,直至她自己睡着。
就这样,每晚她闹的动静比孩子还大,还长久,全家都被闹着睡不着。
白天呢,老公上班了,女儿上学了,她也不用睡觉,所以只要忙完家务就坐在我床边不停地说着家长里短。我眯着眼,有气无力地应和着,她呢越说越兴奋。有时也看出了我的疲惫,让我好好休息,说坐月子的人就该好好休息,如果休息不好会怎样怎样,还不忘举例东家的姑娘因为没做好月子怎样了,西家的媳妇又是怎样了。声音明亮,侃侃而谈。我越发无语。
整个月子里,睡觉成了奢侈。我时常想要么做个不负责任的妈妈好了,逃到宾馆里睡几天,孩子反正喝奶粉。因为要老人家闭嘴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习惯,她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女儿就常常抗议,“奶奶,我要做作业的,少讲点,小声点好吗?”可是没什么效果。女儿也懒得抗议了,她做作业时紧闭门窗,头戴耳机,尽量隔绝外面的声音。
孩子83天的时候开始叫奶奶了,起先我们没在意,以为他是口误,可孩子一天比一天叫得顺畅,只要一饿,就哭叫着“奶……,奶……”,到现在快四个月了,他越发历害了,饿的时候会一边搜寻奶瓶一边叫奶奶,想睡觉的时候也一边叫奶奶,一边朝奶奶扑去。他竟然知道这两者都是奶奶。
我不得不感叹哆嗦的妙处了,孩子语言的发育原本需要刺激,婆婆的哆嗦正好不断地刺激儿子语言的发育发展。
先生是闷胡芦一个,总是抱着孩子不言不语,也想逗逗他,却不知说什么。
我原本体质不好,感觉太累,总是逗那么几下就算了。
只有婆婆抱着她,整天笑嘻嘻地,一张嘴开开合合,跟他说个不停。宝宝总是被她逗得大笑出声,所以也喜欢婆婆抱,我看了都㵪慕。
想起当年女儿说话也特别早,六个月说出第一个字“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九个月基本能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单个音节,十一个月能用5个字的句子跟人对话了,街访邻居看了都觉得奇。想来婆婆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
有几次,我跟婆婆说笑,她说她的畲族话,我说我的家乡话武义话,看看宝宝先学会哪个。可一段时间后,全然不会畲族话的我脱口而出的竟然是畲族话。婆婆果然强大。
哆嗦还有这等妙处,在宝宝学语言时不妨多哆嗦几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