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偶得
读书笔记——王荣生《阅读教学我们教什么》

读书笔记——王荣生《阅读教学我们教什么》

作者: 清英桥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6:16 被阅读0次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要走向高层次的理解。

    阅读能力至少包括三部分:一是需要具备认识字词和理解语句这样的解码能力。二是需要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比如说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三是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方法。

    要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叶圣陶

    如何阅读?第一,拿到一个作品,应该看什么地方。第二,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是什么东西。

    散文最难读的地方,或者说,好散文之所以是好散文的地方,就是作者的感受和经验超过了我们常人。散文的文学鉴赏,包括形式方面精准的语言,还包括作者精准的语言所表达出的细腻的人生经验。我们体会优秀散文的精准语言,最后要落实在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的领会和分享上。

    古代散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方面。阅读文言文,其实就是学习文言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赏析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理解古人的情怀——在其所言志、所载道其间贯穿的对文言美感的感受。

    一篇课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不是有老师来把握的,而是由学生来决定的,你的学生现在最需要学到是什么,碰到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所以说,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学生最需要的内容。

    所谓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确定两点,第一个是终点,就是课文最紧要的地方在哪里?理解这篇文章必须要理解的地方在哪里?第二个是起点,就是学生目前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学生读课文可能犯的错误在哪里。大量的实践表明,课文最需要理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不会的地方。

    第一条依据文本的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即这种体式的文章该如何阅读,关键词句在哪里,怎么去把握。第二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学的起点。即学生能看懂哪部分,看不懂是哪个部分,自己能体会到的是什么,不能体会的是什么。教学生自己看不懂的,理解不了的,自己不能感受,不能欣赏的地方。

    学情该如何去判断?特别是那些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自己很难自知、自言、自判,需要教师通过学生阅读理解的结果来判断。

    散文教学中要感悟作者的情感,不是概念化的把情感抽离出来,而是去感受词语所蕴含、所包含的情感。从词语、从词语的声调中,去看、去体会、去感受。情感不在外面,就在词语中;情感不在外面,就在声调里;情感不在外面,就在标点符号里。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第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第三、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语文经验。

    第二部分:文本的解读

    教师要把自己还原成为读者的身份来解读文本。语文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读者,能够平心静气,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文本,要用自己的心去抚摸它。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文本解读的三种身份,首先,作为读者进行常态阅读,尊重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其次,作为研究者,分析文本的关键点;最后,作为语文教师,明确了解学生阅读的困难点。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一个是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师思考的路线:这是什么类型的小说?这篇课文的特质是什么?阅读这类小说的要点谁什么?

    如何确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二是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

    什么是现实主义小说?恩格斯说,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即通过典型细节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阅读现实小说的要点是,让学生返回到历史的现场,去理解、感受特定历史场景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依据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就是根据不同的鱼,选择不同的渔网。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指的是一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教学目标、教学的终点,来自于这篇文章的特质,是课文最紧要的部分,是这篇文章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其状态应该从个人的主观判断,转向对课文关键处和学生理解的困难处的分析。

    二、研学情、明起点

    学情,第一,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第二,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第三,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教课文,应该教学生理解不了的,揣摩不了的地方。

    一堂课需要聚焦一个核心教学内容。在这一核心内容所花费的教学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一节课以两到三个核心教学环节为宜。每个教学环节,要明确内容落点和学习方式。其中,内容落点,是指学生在这个环节里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这个环节里达成怎样的目标。

    第三部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一是事实层面的问题,就是叫什么的问题;二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是怎么教的问题;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教的问题。

    一、事实层面、即教什么

    1、教什么要避免三化,即随意化、点状化、两极化。

    比如《故都的秋》教什么,有的老师认为是情景处理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有的老师关注这篇文章反应郁达夫怎样的志趣;有的老师认为,这篇文章隐含着郁达夫对生命、对故都的双重深度感念;有的认为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的灰色性;有的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很好,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围绕怎样进行选景、怎样进行布局、构思的巧妙。总而言之,就这一篇文章而言,教学内容的建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语言的背后就是文化和情感,两者无法割裂。

    2、确定教什么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1)文本的解读首先要需关注整体。(2)文本解读要把握内部特征。首先要关注特殊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字词所包含的情感、意蕴。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从语言入手进入精神、文化、思想的层面,一些特殊字词的深层含义一定要关注。第二,关注反常态的表述。第三、关注看似矛盾的描述。还有关注反复出现的词句。最后,文本解读还需关注各种关系。如思路结构、叙述视角。

    重体验,而非认知接受,就是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或他人现成的阅读结论;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就是要求老师注重对学生理解过程的促进,而不是理解的结论的提供,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动,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生成自己的理解和意义。

    三、价值层面:为什么教这些

    构建教学内容的思考框架,即包括四个维度,是由课程性质、阅读特质、文体特点、学生实际,四个方面融为一体。

    散文阅读教学中,所谓“体会作者的情感”,就是通过作者的语言、借助作者的情感,像作者那样那样看待事物或事件。教师要理解,课文的哪些地方是学生体会不到的地方;教师要知道,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

    文章的关键处之一,便是这篇文章“有特点的语言”,我们要能够具体化,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特殊的情感在不同语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读散文,品味情感,不能往概括的方向,要往细腻的方向走,体验到更多细腻的情绪。

    记叙文侧重叙事,而散文的阅读重点在于叙事中的情感,因此,对记叙文而言,所谓重要的信息,是以事件的完整为标准的;对散文而言,所谓重要的信息,是以情感的表达为标准的。因而,可能从叙事角度来看,并不重要的信息,但对散文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哪一个任务更接近学生的现有水平,然后层层递进的搭建台阶,帮助学生实现最难的目标。

    一部文学作品的文体必须具有表意、表象和表现三种功能,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文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属于思想交流的系统。文体的表现功能已不受词、词组、词组群的原意的限定,而且它不是那种既定的、明确的意义,只是一种间接暗示出来的意义,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对文体的表现功能,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文体的表现功能要求作家去表现、读者去领会一种难以言说的思想情感。。只有当文体围绕这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的浑茫、悠远的对象,反应“微妙精深的理、带有想象性的事、带有模糊性的情”时。文体的表现功能才能产生并且发挥作用。第二,文体的变现功能要求作家以间接的暗示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文体的概念强调,读者通过这一话语体系领会作品的浅表的表意层面和表象层面。在常态的阅读中,读者品味语言,是要借助作者构筑的话语体系来领会作家要表达的“浑茫、悠远的对象”的。那么,同理,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品味语言,其目的不应该是对语言进行抽离情境的特征概括,而是通过“品”语言,领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味”。

    散文的教学中,教学语言,起落点,不应该是对语言方式的总结,而应该是对这种语言方式传递出的意蕴的体会。因此,教学内容的的重点,不是学生能不能归纳出作者是怎样的情感,而是在语句中能否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其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阅读中,读者是通过对语言的不断品味,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应该关注在三者的关联出——关注作者用了怎样的方式叙述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了怎样的感情。要在文本的细腻处去感受它的语言,体会文中很细腻的一些情感。

    如何体会作品的风格?

    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

    第一、阅读散文,不是要获取信息,而是要读出作者的眼光、情感。它弥散在文中的字里行间。第二、作品的内容、语言、作者的情感是一体的。散文中所写的事物往往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作者独特语言的表述中蒙上了独特的情感事物。因此,最重要的是第三点,要采用与散文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这篇散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教出散文的味道来。

    如何确定《端午的鸭蛋》的教学目标呢?通过品味什么样的语言体会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我们能把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感情表述准确了,就说明我们精准地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特质。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么写,写出了什么味道”的体会上,不是让学生简单梳理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我们的教学就是为学生铺设一条轨道,轨道的终点、轨道的方向是由这篇课文的特质来决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但在这条轨道上,学生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体会”的深浅,会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王荣生《阅读教学我们教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j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