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是崭新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我国的GDP总量更是站在了全球第二的位置,那么今天的你感觉自己是富贵还是贫穷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先弄明白“富贵”与“贫穷”概念。大家更多时候理解这两个词,习惯于用比较财富的多少来区分它们。好像有房有车有票子就是富贵,反之就是贫穷。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伴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以及对词语更深刻的认识,我感觉更多时候我们的认识太片面。
“富贵”可以分解为“富”与“贵”,“富”更多时候是形容人的钱财多,而“贵”更多时候形容权贵,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贵族精神,是指精神上的富足。
“贫穷”可以分解为“贫”与“穷”,“贫”更多时候是形容人的钱财少,而“穷”是指人有力难以施展的窘境或者说精神上的一筹莫展。
弄清概念之后,我们才可以更精准的回答开头的问题。关于“富贵”与“贫穷”,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见“富贵”与“贫穷”是想对的。当我们把“富贵”与“贫穷”分解为“富”、“贵”与“贫”、“穷”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4个。
《论语》中曾提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概念。这可以算“贫”、“富”与“贵”的组合,让我们举例来说明“富”、“贵”、“贫”、“穷”的组合,来分析我们的现状。
“富”+“贵”=“富而好礼”
“富而好礼”出于《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然而子贡本身就是一个富而好礼的人。子贡在孔子的弟子中可谓首富,特别有经商头脑,甚至被尊为儒商的祖师爷。同时子贡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善辞辩且官至鲁、卫两国之相,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孔子病危时,子贡未能及时赶回,子贡感觉有愧,别人守墓三年,子贡就守了六年。子贡不愧是儒商的的祖师爷,可谓是“富而好礼”的典范。
“富”+“穷”=“华而不实”
说到“华而不实”,我会想到另一个词,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华而不实的接班人造成的。这类人如秦二世胡亥,胡亥其人为了继位勾结赵高谋害扶苏等兄弟姐妹,继位以后贪图享乐不问政事。最后天下大乱,只用三年就败光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的天下,自己也被逼而死。胡亥这种人没有脑子,败絮其中,即使把地球给他,没准哪天也不转了。
“贫”+“贵”=“贫而乐道”
我个人一直觉得,富而好礼易,贫而乐道难。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处境的时候,更愿意跟比自己强的人比。富人跟更有钱的人比,会变得谦卑;穷人跟富人比,会有些自卑……但是自古大贤多能安贫乐道,那么什么可以称为“贫而乐道”呢?“贫而乐道”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如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好比洪应明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贫”+“穷”=“贫困潦倒”
人们常常把有所作为却并不富裕的人归为此类,我也了解其用意,但深究之下不敢苟同。《论语》有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类人可谓是物质上贫乏,精神上更无斗志的人。此类人不足道也。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自己都会有所定位,最后愿大家都能成为“富而好礼”的富贵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