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而“家和”的前是家人之间彼此尊重,彼此善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耐心体谅留给外人,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家人:对陌生人微美,与父母争吵;对外人和风细雨,对亲人风雪雷电。
小A放学回家,妈妈刚刚做好了他最爱吃的鲜鱼汤。看到儿子进了家门,妈妈忙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可小A呆在房里磨磨蹭蹭好久不出来。妈妈几次催促,小A却极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叫什么叫?”
一时间,妈妈没再说什么,表面上看很淡定。可她心里难受,自己好心好意为儿子制作营养美味,可儿子似乎并不领情,将母亲的满腔热情置若罔闻,怎不令人心寒?
晚饭后,小A迟迟未写作业,妈妈又开始着急。她想,今天老师发在家长群上的作业那么多,这个时候还不动笔,何时能写完?
于是,母子间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没有。
为什么还不开始做呢?
急什么!
可你做得太晚耽误睡眠,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明天学习呀。
我知道,真啰嗦!说完,小A将房门猛地一碰,不再理会……
于是,有家长慨叹:现在孩子读书累,家长更累,是心累一一心力交瘁。不管吧,孩子自律能力差,放任自流实在不放心;管教呢,孩子正处青春叛逆期,自以为是根本听不进。这样,家庭亲子间经常因孩子读书学习之事闹得鸡飞狗跳。
另一种不和谐是老年长辈与年轻晚辈之间的格格不入。
常言道,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因代际差异,亲人之间思想观念无法同频,老人的言行举止常令年轻晚辈无法理解接受,故晚辈们会无所顾及地排斥,这样,老人就可能被冷落或无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隔壁奶奶节俭惯了,常将剩饭剩菜反复食用,孙辈们扔弃的衣物捡回家使用,这令晚辈们难于接受。因此,她最终选择独居。好在晚辈们隔五三差去探访,双方眼不见心不烦倒也各自安好。
其实,家庭成员之间有些矛盾冲突也正常。正因为是亲人,人们才会无所顾忌,常言“大人不计小人过”,晚辈总认为长辈不会计较任性而为也无伤大雅。
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容易受伤,凡人也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因此,作为亲人晚辈,还是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尤其是学会尊重理解,学会耐心倾听,学会体谅包容,用自己的爱心真情责任良知去与长辈坦诚交流沟通,以呵护亲情,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