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下基层”要把握“从哪来到哪去”

四下基层”要把握“从哪来到哪去”

作者: 自由的水滴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10:49 被阅读0次

        “四下基后”是福建宁德工作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时至今日依然焕发出“活的生命力”。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履职尽责、为民造福的重要抓手,仔细研究、认真把握“从哪来到哪去”的方法论,进而学而用之、推而广之。

         宣传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从“上台演讲”到“上门宣讲”。我们干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能于接受的方式,从“声边”到“身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讲好群众话,站稳人民立场。切实让群众听得懂用得好。始终保持“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思想自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真心真情,从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进力量。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干部要拿出“谦虚虔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登了造访、上门讨教向智者问策略、向能者要方法,着力把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北发展等领域鲜活的经验方法,转化成下一步的工作周路和具体举措。同我们也要把目光紧盯在发现的问题上,问时题的反向是策略,解决问题就是在完善策略,干部要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登记在册,仔细研究,务必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推进解决,并把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及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类问题,同步解决,真正实现造福于民。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从“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干部要始终同基层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坚决不能任由矛盾越积越深、愈演愈烈,要化“被动”为“主动”,变群众“找上门”为自觉“走上门”,多钻“问题窝”,多看“不平事”,带着温度、带着感情,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成“当事人”,让群众把“苦水”倒出来、把“牢骚”发出来。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从“端坐会场”到“直插现场”。干部要跳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通知落实通知的栓梏,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能在现场、不在会场”的工作原则,秉持“不是在现场,就是奔赴现场路上”的行动自觉,从开会做报告中走出来,把工作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农村支部、窗口单位,为他们站脚助阵,排忧艰难,与他们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着力把那些发展所需,改革所需,民生所盼的“要紧事”梳理出来,以“一杆子插到底”的决心,推动问题清仓见底,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得见成效、感受到变化。

相关文章

  • 从哪来?到哪去?

    从前的我满怀希望的来到大学,现在的我只希望能安安静静的过完这余下的大学时光。 从哪来?到哪去?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

  • 漂流瓶

    常有人问漂流瓶:“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到哪去?” 它总是回答:“我是漂流瓶,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道要到哪去。” 每...

  • 2021-04-07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你将明白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 ...

  • 对哲学终极三问的一些思考

    我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从哪来这个问题从未困扰过我,不管我从哪来,反正我已经在这儿了,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人世间...

  • 转载: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

  • 简言(2017.5.26)

    无所谓从哪来,也无所谓到哪去,生下来,活下去,而已。

  • 是 GPS坏了吗?我在那儿?

    5-28 我在哪儿? 从哪来? 到哪去? 弱小的我该怎么办?

  •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

  • 烦恼从哪来又要到哪去

    烦恼和抱怨就像例假,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陪伴我们缠缠绵绵到老,直到再也无法思考。曾经以为自己是云淡风轻温柔贤淑的...

  • 婆媳关系,从哪来?到哪去?

    1 说到婆媳关系,为了说清楚说透彻,不得不先荡开一笔,扯远点来谈。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更多的强调团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下基层”要把握“从哪来到哪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n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