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惟纯是台湾《商业周刊》的创办人,是1名成功企业家、评论家。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经历感悟,可以概况为,人生只有的一件事就是:学怎么活这一辈子,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对我来说,感悟收获最大的几点为:
一是想法这东西不重要,不要执着于、过度重视甚至爱上自己的想法。作者讲过去他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则不太看重。因为一旦重视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会有反映,接下来产生一连串没有必要的反应。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绝大多数想法不一定对,即使有小部分是对的,也不一定有用,对自己有用不一定对别人有用。还有一点,对想法过于看重,容易“妄想”,并非想法上是错误的,妄想经常是指出“想”是没有用的。去除妄想,是一条漫长的路,非我辈凡夫一夕可及,但是设法看到自己的妄想,不再执着,则是人人皆可为、日日皆可为之事。(很重要的3点:不要过度重视自己的想法,执着于用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更是不可取;想太多是没用的,不如去行动;不要乱想,修行之人讲究的“戒”,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乱想,乱联想乱引申)
二是要消灭掉自己内心的“不得不”“不愿意”的念头,对自己的事努力做到乐而为之。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得不”的时刻,这就是半吊子人生,意味着自己不愿面对,不愿接受,又无法处理放下,除了抱怨和无奈,还能做什么呢?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念。全然地去接纳,无法改变就顺势而为,永远不要去做无用的抱怨。还有关于“怕麻烦”的心理,作者发现其实人和事,都无所谓麻烦,麻烦的是自己的念头。当事情发生,负面情绪由内而外,头脑立刻给贴上了“麻烦”的标签,结果启动麻烦处置模式,结果就是越来越烦躁,导致麻烦一直重演。作者人生的几个阶段:不怕麻烦——很怕麻烦——不怕麻烦——怕不麻烦。人生的路有时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麻烦就是不开的那壶,先提起才能放下,而且顺着麻烦的踪迹,溯源而上,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不要给事情自己贴上麻烦的标签,这是第一步)“甘愿受,欢喜做”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修炼。人要能欢喜做,关键是自己重新定义工作的内涵,从中找到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其他一些摘录
对于人生的修行,要关照你的念头,因为它很快会成为你的思想;关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成为你的语言;关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特别是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言,这一外显的表达)
成功是九十九分努力和一分聪明的组合,有那一分聪明的人,能够悟透“我愿”,放下“我执”,因此对所为之事皆能“乐而为之”。这样的人,那所谓九十九分努力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吃力。
不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当真,是真正的幽默。幽默创造空间,让人游刃有余,欣赏人生大戏,同时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正如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也是别人的事,对自己好与不好都不能当真,增添无谓烦恼。
要放下评判心,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要进入臣服的状态,完全接受自己,接受别人,就会放下烦恼。
内在状态失去觉知、信任和慈悲心的时候,才是产生焦虑的源头。只有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与焦虑类似的还有担心,担心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着和缺乏信任,因而转化为对自己的担心,对别人的担心。
跌倒了,不要随便站起来,要先看看地上有什么宝贝,捡起来再起身。(说的如何面对挫折,太形象了)
人生成败顺逆,有太多不如意,但快乐这件事,却是我说了算的。只要发现自己不爽,就问自己在想什么?找到那个令自己不爽的念头,直接跟它说“嗨,拜拜”就行。(要多多观察自己的思想念头)
“豁出去”3个字,就代表着全然接受,全然信任,全然臣服。
面对中年危机,“以假修真,事上练心”,说不定是良方。以假修真,就是你虽有不满,不愿,但是愿意假戏真做,在没乐趣中找乐趣,在没意义中找意义,尽自己所能,认真地过每一天,想办法让人生不虚度。
作者讲如何面对发脾气的人,他试着接纳发脾气的人,竟然在爱发脾气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的优点,他们真心待人,不冷漠,对人对事锲而不舍。作者还看到,发脾气的人身上经常发出求救信号,他们在气自己,气自己无用,气自己莫名其妙。作者这样试着接纳,发现他人的优点后,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不再介意不再害怕别人生气,人生宽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