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手机需要充电,要不然会是什么情形?我们依赖它,双手捧之,双目凝视之,脉脉之情,尤胜至亲。不知道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在手机充电的时候,才会沉下心来静静地思考。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微信要刷朋友圈,支付宝要看帐单,简书的文章通过了吗?美篇的浏览量到多少了?旅行青蛙带回来什么特产?孩子的老师在群里发通知了吗?老板的邮件回复了吗?公众号又推送了什么新奇的文章?今天的天气咋样?情人节的礼物晒了吗?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我们渐渐的沉迷在手机带来的无限空间,被动的接受着网络带来的改变。
从前的情诗很感人,“以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情书很美,"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从前的思念很温婉,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从前的闺房之乐缱绻而不失柔美,"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现在因为有了手机,交流变的非常简单,只需要问一句,亲,在吗?约吗?
当美女们为了男朋友回复了一句嗯或者哦百般纠结的时候;当节日的鲜花和礼物,浪漫的约会都以红包代替的时候;当情人间的绵绵情话都以表情包斗图的时候;当远方的儿女问候父母都以微信转账的时候,当父亲和儿子最亲密的互动是联机打游戏的时候。我常常会害怕,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在手机充电的空档看看书,和孩子说说话,但是心中总有若有若无的失落感,而当手机置于掌中的踏实感是不是另外一种浮躁?
成人的世界自不必说,手机让夫妻亲密度丧失而离婚,朋友因手机视频的无底限扩散而反目,同事因手机的各种晒和回复而心生龃龉,就连少年儿童也因为生在手机时代而改写了童年的颜色。网络上时时都有因父母不允许玩手机而离家出走或者选择自杀的新闻,心酸且触目惊心。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儿童启蒙从《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到《小桔灯》《背影》《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优美的文字,质朴的道理,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而现在小孩子的日常,变成了神庙逃亡,植物大战僵尸,王者荣耀,我的世界,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打打杀杀,开荒拓疆,留恋而沉迷,每每抬起头看到他们那迷茫空洞的眼神让我恐慌。
手机是当今社会高效快捷的通讯工具,它的功能和产生的价值勿庸质疑,它让我们的生活变的轻松方便。游戏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业,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无可估量。但是我们理想的生活是三餐,四季,是美食和爱,没有人会把终日玩游戏当成最高理想,更何况还有随之而来的手机诈骗,病毒,木马,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对信仰的冲击。大道至简,天使和魔鬼总是结伴而行的。
手机是通讯、社交、办公的工具。它可以控制我们的手和大脑,但不能控制我们的灵魂,每个人都要在心底的某一处放一个小箱子,里面要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礼义仁智信,有亲情,有爱。
我们需要手机,甚至宠爱手机,但不要让手机成为扼杀孩子健康和思想的杀手;不要缠绵的情话变成花式表情包;不要让良辰美景只停留在QQ空间和朋友圈。
我们需要的是在春日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慢慢的翻看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我们要去菜场买新鲜的蔬菜,为家人做一顿美味的早餐;我们要带着孩子们看山看水看风景;我们要陪父母聊天捶背;我们要为自己的心灵之箱配上精致的钥匙和锁,无论怎样的风云变幻,自守住根本岿然不动。
还是木心老先生的那首诗: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