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努力之后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要对孩子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用伟大人物的相似经历鼓励孩子。
两个孩子的教育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356653/928996d4eb348daf.jpg)
有一个男孩在学习方面非常自觉,完全不需要家长跟在后面不停地催促他学习。他总是非常严格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把很多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但他的成绩却不如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姐姐,偏科也比较严重。
为什么姐姐不太花时间学习,成绩却比自己好呢?男孩感到非常沮丧。虽然他的成绩并不是很糟糕,但人一旦开始自我否定就很难重新振作起来。他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拿自己跟姐姐作比较,自己实在太差劲、太没用了。就这样,他陷入了极度不自信的状态。
好在妈妈及时察觉到了他的异常。她很清楚孩子有他自己的优点,如果因为跟姐姐比较而失去学习的干劲,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她开始想办法开导孩子:
“你的成绩一点也不差,并且只要继续努力,今后还有无限的提升空间。再说了,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你在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只要看一眼地铁车身你就能说出它是几号线,并且知道它是从哪里开往哪里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妈妈一直都惊讶你是怎么做到的。据说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他不擅长的科目成绩要比班级的平均成绩还要低一大截呢。但他最终却实现了其他人都做无法达成的丰功伟绩。所以,学习成绩真的不能代表一切。”
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男孩的脸上一下子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着妈妈说道:“那我继续努力试试!”
这个故事里,主要有两个因素促使这个男孩做出了转变。首先,妈妈发现并肯定了他在学习上的付出和努力。要知道,是在不为人知的状态下默默忍耐,还是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被别人看在眼里,这两种情况带来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他知道了有一位伟大的人物跟自己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他意识到,原来那样的风云人物也并不是每一个科目的成绩都很优异。这位妈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并非一味地对孩子说一些类似“你要被这么点困难打倒吗”“再加把劲”这样激励的话语。
实际上,对那些已经付出很多努力、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的孩子说“加油”是一个禁忌。我们要分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对有些孩子,这种做法不仅起不到任何效果,还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一下子陷入“我已经到极限了,没法再努力了”的崩溃状态,从而彻底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暴自弃的迹象,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迄今为止付出的努力做出肯定,在此基础上,再从数量多得数不清的名人轶事中挑选一个比较贴近的例子讲给孩子听,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快速调整状态并重新振作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有韧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