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作者: 汇贤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6-11-02 08:43 被阅读630次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

    学科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考纲变化

    导与练应对调整

    教学建议

    1.“多种多样的细胞”

    改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基本无影响

    汕头二中高三理科综合备课组长黄煜老师认为,生物考纲的变动内容较少,主要是在能力层面的表述上稍作调整,针对选修一和选修三个别内容稍作增减,对总体难度影响较小,考生不必过于恐慌。修改后的考纲要求“关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外,不妨花一点时间,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的内容,生物学报等杂志上的小论文等。

    武汉六中生物教研组组长肖家元:学生除了掌握主干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探究)以外,要关注2016年-2017年世界范围内有关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如转基因、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禽流感、SARS以及埃博拉疫情等)和一些突出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等)。

    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要求由Ⅰ变为Ⅱ

    相应增加习题数量和难度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要求由Ⅰ变为Ⅱ

    基本无影响

    4.“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改为“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基本无影响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要求由Ⅱ变为Ⅰ

    基本无影响

    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要求由Ⅰ变为Ⅱ

    相应增加习题数量和难度

    7.“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措施” 要求由Ⅰ变为Ⅱ

    相应增加习题数量和难度

    8.选修1增加:(1)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酶的应用

    (4)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相应增减和调整

    9.选修3:(1)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增加“含PCR”

    (2)“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要求由Ⅰ变为Ⅱ

    相应增减和调整

     

    高考生物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仍然重视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拓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不变的定律。

    (2)情境实新:命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材料较新。

    (3)突出信息:突出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4)实验探究:重视对课本实验及教材实验拓展的考查。

    (5)逆向思维: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打破平时的思维定式,

              注重逆向思维的考查。

    (6)语言表述:个别非选择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备考建议

    1.了解学科思想: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特别要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个体稳态及生态系统稳态的思想,能科学高效地训练学生学科素养和理解诸多试题的共性和本质,脱离题海,轻松解题,做到不同题用同法,多题归一。

    2.回归教材,注意细节:高考试题几乎都源于教材,在复习时以课本中的实例为出发点,注重生物学原理、过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切记不要死记硬背。历年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都是源自教材,所以建议在最后阶段通读教材、会读教材,包括一些前言,小资料等也要注意。切忌不能用复习资料代替读教材。在复习时以课本中列举的实例为重,搞清楚该实例所采用的生物学原理、过程、优点和不足,这样就可防止死记硬背,又可训练实验、探究题型。回归教材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可以规范解题答题,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可忽略教材“薄”的部分。教材有几部分内容是不被学生重视的,如进化、蛋白质工程、生态工程等。 这几部分内容,由于试题较少,所以平时训练不够。学生在复习时面要广,不要自己主观认为哪部分知识可能不考。此外,要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加强专业术语记忆,为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述奠定基础。

    3.构建网络,突出主干:按高考的试题形式为切入角度构建网络。高考题型中非选择题有五道,常考的主干知识点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实验和生物技术。比如以细胞为载体,细胞结构、分类、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由线粒体联系到有氧呼吸到无氧呼吸到ATP的合成以及分解等。复习时可在每个主干知识中找到一个常考的“载体”将主干知识重组,构建网络,强化记忆。

    4.关注生物学热点: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以外,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国内生物学报等杂志上的小论文等。

    5.模拟演练,积淀睿智:高考是在有限的时间答题,所以平时的模拟训练不可缺少,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答题方法、心态调整,做到有备高考。

    (1)强化题组训练:  将从不同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的试题进行组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解再提高的障碍,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2)注重基础,不离教材: 大部分高考生物试题来自对教材的理解,是很基础的试题。学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基础题与中档题的竞争。难度大的试题是对少数学生设置的,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就不怕难题,何况基础题与中档题。

    (3)训练定时:  能培养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又避免学生只做选择题,不做非选择题的坏习惯。

    (4)关注新题型:由于高考试题难度略低,所以考生切忌不要将时间耗费在做难题上,而应要多做一些新题,关注一些新题型。将以前做过的题多分析,多总结。

    (5)注重专业术语,严格规范答题:生物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如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等等。很多专业性的名词不能有任何替代和错别字。复习时千万记住不要出现错别字。避免在细节上丢分。根据阅卷老师反馈信息,有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答题不规范从而名落孙山,如: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不再答题区内答题、别字错字、更改了学科术语等。

    (6)讲评到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高考试题的评分特点即得分点有明确规定,精选例题讲解,重点讲  解评分细则。

    (7)总结反思,有的放矢:复习时大量做题是前提,是必须的,通过习题的积累梳理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找盲点、清疑点、晰易混点,及时总结,逐渐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追求复习效率的最大化。但做题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更为重要。利用错题本,梳理盲点、疑点、易混点,并通过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审题步骤、基本题型的识别标志、解题方法甚至是固有的答题模板。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高考预测

    通过对近年试卷的分析,高考必修内容仍然分布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遗传与进化、调节、生态这些主干知识中,选修1侧重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的应用,选修3主要是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体现了高考不回避重要考点的规则。2017年高考生物仍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2017年的备考复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高频考点,学会分析图形、图表等,来培养考生的观察、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具体细则为:

    1.关注热点: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如: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埃博拉病毒等都会成为高考素材。

    2.重视学科思想:可以以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人体健康的知识为切入点,来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注重经典:以遗传学最常用的研究材料“果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应用遗传定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4.联系实际:以赤霉素和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素材,考查学生联系实际、获取信息的  能力;以生物入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群落演替等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2017年考纲变化语文变化及备考建议

    2016/11/1

    一、考纲变化

      年份

    对比点

    2016

    2017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比较结论:新的考试大纲对于各个能力层级进行了具体的解读与说明,为考生明确了各个能力层级的具体范围,便于考生在备考复习中有更强的针对性。此外,在“分析综合”部分将“整理”改为“整合”,表述更准确;在“探究”部分将“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修改为“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表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更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比较结论:“总体说明”中将原来的“考试内容”修改为“考试范围与要求”,表述更准确;同时对“考试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

    必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增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比较结论:该部分将原来的“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进行了重新表述,去掉了限制词语“一般”,增加了限制词语“中外”;并且,将文本的范围和要求作了具体明确:“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同时,取消了原考纲中“把握文章思路”的要求。所以在备考中,应把阅读的范围扩展到“政论文”“时评”“书评”;注重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特别要注重对“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复习和掌握。

    选考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比较结论:对于“文学文本类阅读”总体说明中增加了“注重价值判断”的要求;在具体能力要求中又增加了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具体表现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分析综合”能力中取消了“体裁特征”中的“基本”二字和“表现手法”中的“主要”二字,考查难度或许会增加;“鉴赏评价”能力层次取消了“赏析作品的内涵”这一要求,明确了鉴赏的形象为“文学形象”;同时对原来的“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重新表述为“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较结论: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总体说明中将“传记”和“新闻”的顺序做了调整,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点,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样的修改有可能打破10年来“传记阅读”独打天下的局面,并且在具体考查中,有可能针对“真实性”这一点设题考查;同时,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也增加了“理解”层级两个考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比较结论:“古诗文阅读”部分修改的幅度不大,只是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要求,这在近两年的考题中连续出现过,预计17年依然会沿用这两年的形式进行考查。

    二、专家解读

    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谢维和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

    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此次修订较大是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增加了必考内容,也引来对增加负担的担忧。原则上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修订的,比如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列入必考。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实用类文本应该受到重视。美国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语言测试,就是以实用文体为主的。至于大家担忧因此造成负担加重,我觉得过虑了。每年考纲都会有一些调整,并不是大幅度的改变或者调整,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另外,原则上讲,考试的难度也和负担没有直接关系,只和个人期望值相关。期望值高,负担就必然重。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一味以降低高考难度来降低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语文解读】

    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执行主编

      2017年的语文考纲做了一些调整,将有利于提升高考语文试卷命制的质量。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这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何结合作品的阅读去命题,而不是简单的考名词概念的记忆,也是一个难点。另外,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回应语文教改呼声肯定一线实践成果

    余党绪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看起来是个较大的变化。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针对这个修订,一线的高考备考工作确实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总体上它依然在教学的范围之内。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强化传统文化的检测。这次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大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在“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上,这次修订尤其值得期待。语文学科有着显而易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厘清学科的能力目标,对于一线教学和备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备考建议

    (一)试题变化

    1.总体来看,选择题会增加,主观题减少。

    2.阅读量增加,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大概有15%至20%的学生会做不完题。

    3.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依旧考察。文件中提到了传统节日、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4.取消选考,文学、实用均考察。

    目前的消息是三种阅读类型(论述、文学、实用)每种考三道题,共35分。

    5.诗歌极可能变为一道选择,一道主观题。

    6.默写有可能降为五分。

    7.150分总分不变。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应用20分,作文60分。

    (二)影响初步分析

    对于高三学生:

    1.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较有优势,思维较机械的学生会受到冲击。

    2.更加重视阅读。要养成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3.阅读量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作文的写作,部分学生将答不完卷。

    4.客观题的增加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分差。

    对于高三语文教学:

    1.能力为本,学科素养是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

    教“真语文”而不是教“高考”,多训练思维而不是大量做题。

    2.务必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阅读教学要全面化,只选择一种文体不再可行。

    3.16至17年高三备考的策略应重新调整。

    关注其他省份的试题,不能只备考全国卷。

    样板题目变少,题目灵活性增加。要好好选择平时的练习题。

    4.格外关注答不完卷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分配答题时间及如何舍取。

    (三)应对方案

    1.在考试大纲没有发布之前,建议大家以古诗文为主要复习内容,同时每周有一次作文训练,同时扩大“阅读+写作”的读写一体的份量。

    2.成语、病句、衔接语言运用等内容先放一放,等考纲发布后根据样题等信息再确定复习考点内容。

    附:关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要求,教师提出的相关意见

    一、论述文

    1.选文要通俗易懂,不要太多术语,不宜过难。

    2.选项指向应清晰,不要过于纠缠在文字中,不要让学生钻牛角尖。

    3.答案要基于试卷文本本身、清晰无误,不要有争议。

    二、古文

    1.文学常识考察应结合初、高中课本的内容知识,或在语境中考察,不要太难太偏。

    2.断句、实词、虚词可任意考察其中的两项。

    3.不要一味在字词上下功夫,太专太难。可学习广东卷,用主观题考察对文章的理解。

    4.增加翻译的分值。

    5.文本选择可以跳出人物传记,走向多样化。

    三、诗歌

    1.古诗鉴赏考一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理解性的、诗歌表面的内容分析放在选择题里考,提高主观题的含金量。

    2.诗歌的答案内容客观些。

    四、阅读题

    1.建议出两道选择一道主观题。注意题目的字数容量,要考虑学生的答题时间。

    2.取消以前选择题3分、2分的设置。

    3.文章的内容兼顾城乡各类学生。

    五、语言文字应用

    1.病句题要准确、典型、有区分度。

    2.衔接题的考察既有客观也有主观,考点重复。

    3.图画、会徽题的细节务必准确、明晰,不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猜。

    4.注重题目的情景感和真实性,可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六、作文

    1.联系生活和热点,话题开放,不用预设主题,注重思辨性,注重价值观的导向。

    2.审题上不设置障碍。

    3.不预设题目形式和文体形式。

    4.鼓励学生说真话、叙真情,鼓励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生物 语文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rv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