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具有的人生自主权
今日是与好友相关的第一序章的结束,聊的内容指向一个心理学术语,“课题分离”
这个词来自于阿德勒心理学,书籍可以参考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个人觉得这本书把阿德勒许多重要观点都用问答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了,而且因为包在实际问题中,所以读起来相对顺畅。
“课题分离”这个词,文雅一点的论述是“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比较膈应人的一种论述是“管好你自己,莫操他人心”。
为什么会聊到这个术语呢?
话题缘起去年和一哥的一次聊天,当时他刚考完研不久,在聊考研后的相关安排。
中间他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客观情况和自己的一些考虑与担忧,我则习惯性地听后给了多个维度之下我的思考以及行动建议,不同条件下如何去行动,以及,反复强调,最后一会儿就去把大致内容梳理一下。
比较奇怪的是,明明其实一哥说了好几次“今天有点乱,等明天再说/几天再说”,那天我居然没听进去,反复扭着说,让他记得行动。
最后,终于,一哥说有点累了,他得先去收拾,休息下,到这里我都还没会转过来,再次念叨了,那你记得整理,别忘了。
其实站在后来看,我感觉那天的对话特别像黄执中某次课程中提到的他和胡渐彪的对话,最后他的总结大致如是。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至于原因嘛,“我被说服了=我被打败了”
相关课程可以私聊我或者看我朋友圈的分享。
恰好那晚约了另一个朋友聊天,中间似乎回转过来,和他聊了聊与朋友、家人的相处规范。
对方说了些论述,我忽然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课题分离”这个意思,他回应说担心直接上术语我不清楚,于是就用的解释语句。
围绕这个概念我把刚才的事儿大致论述了一下,交换了一下看法,聊完后我才发现自己违反了基础准则,而之所以违反准则,其实因为我将自己代入了,那时候我试图解决的其实已经不单是对方的问题了。
理解清楚了这个意思,我给一哥发了以下话语。
自那之后,我开始尽量控制自己过多干涉他人选项的冲动,即使这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因为开始越来越多地相信——
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没有谁能绕得过,所有人都得面对;
二来,“你只能将对方带到河边,不能强按着对方的头让他喝水”,尊重其自主选择权。
而这,其实也是将人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对方,尊重其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权,而不是越殂代疱。
反观一下我们自身,以及周围人,其实更多时候特别喜欢的却是越殂代疱,过度干涉他人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最明显的,其实是父母与我们之间,有时候是我们干涉父母,有时候是父母干涉我们,前者,比如我总干涉我爸抽烟喝酒的事儿,后者,很明显的大家经历过的催婚催生一类的。
看起来,我们倒像是互相伤害呀,每个人都没把自己的事儿管好,倒特别喜欢去管别人的,与此同时,觉得自己的出发点还全是爱,全然不顾对方多次释放信号,“我不需要”。
至此,用那天与第二位朋友的交流小结内容做一下今日的总结吧。
1.明确对方某个惯性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2.陈述性的告诉对方,要满足那样的需求,我这里有几个选项的方案,分别是什么,你想选哪个;
3.待对方选择之后,提供对方支持即可。
4.尊重对方作为独立个体而应当拥有的为自己生命课题负责任的权力,作为好友,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是别成了干涉。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