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如何帮助孩子命名、定义和表达“复杂性”》

读后感-《如何帮助孩子命名、定义和表达“复杂性”》

作者: WEI_曹蕾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09:00 被阅读19次

    《如何帮助孩子命名、定义和表达“复杂性”》

    文章来源:

    文章将复杂性更多的理解为一个事物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定维度时的性质。然后,在定义这种复杂性的时候是从所包含的维度角度,尤其是从决定事情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的角度做考虑。这种角度在考虑的时候没有简单的用是或否这种二元对立的角度,而是采用光谱这种更模糊但是反而能更好的说明情况。

    学生认可自律价值,文中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认可了承认对于孩子的引导作用。我看到的是孩子一方面是喜欢去讨论具体的事情的,尤其是具体的相对他们认知来说复杂的事情。这些具体的事情如果是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是否能够玩好)自然而然就激发出了更多的参与和了解的愿望。文中的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不是命令或者评判的方式。引导的方式和普通其他方式不一样的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和他们主观选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在无法影响不同行为的后果(核心后果就是老师是叫停他们的自由活动命令收拾还是可以允许他们的行为),但是可以在一定自律范围内拥有更多的游戏的选择权。这大概是大多数教师可以在不打破整体规则的情况下去参考和效仿的更好的做法。

    在这里,复杂性核心表现为孩子们自身认知和行为的动态变化,没有包含教师们的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引导者对系统理解的局限性,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心中对于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也是可以接纳和理解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让孩子们看到这样的局限性,让孩子不只是改变自己的角度出发,会怎么样呢?一种可能就是问题会陷入类似自由与边界的哲学讨论,不能落地是小事,说不清楚是大事;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窥探到了更近一步的复杂性,他们没有被吓倒停止行动,而是更多的去思考和感受,并乐意将它看作一个谜慢慢的去看。

    我的正在上华德福幼儿园暑期班的孩子每天回来都会有半小时的时间讨论她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一开始我们尝试去帮她解题,后来我们就放弃了,只是让她更清楚的认识问题的复杂性。诸如“我中午不想睡觉,但是老师一定要让我睡,但是我们班上有个学生不用睡午觉,我们在睡午觉的时候她就跟着老师玩。为什么我跟老师说,老师就不愿意呢?”。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问,老师有解释为什么吗?哪些是她认同的,哪些是不认同的?那个孩子为什么可以不睡午觉呢?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姑娘总是会挑对自己有利的讲,但是几个问题问完她也就释然可以过去了。后来我们大概了解到班级里有两个特殊的孩子,其中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书包都不放下一直要粘着老师,从来不去玩。另一个孩子是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进教室的时候我和好朋友在外面玩没听到老师叫,后来我们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外面等一等,等到一样迟到的人到齐了好一会儿才让我们进去,我很不高兴”,“我今天摘到了一朵很漂亮的喇叭花,但是班上有个很凶的同学她把我的花拿走了,你可不可以跟老师说让她退学”……

    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启发是,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的一些过程来更好的理解复杂性,进而去培养处理复杂性的能力。这里的“可视”不仅仅是画出来,或者光谱模型,也包括了我们将这个事情中的关键因素抽离出来的过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复杂也是一层层建立起来的。我们在面对真实的复杂的世界的时候,常常听到一种声音是,不要将问题搞复杂了,尤其是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复杂了。然而,我通过读和生活实践发现,真实的复杂就存在他们的身边,复杂不是问题。而真正有问题的是,复杂中包含的简单线路背后的规则承认弄不清楚或者至少没有让孩子清晰罢了。引导式的教育导向的不是标准答案,应该是孩子更多对复杂性的看见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如何帮助孩子命名、定义和表达“复杂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tr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