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旁人几乎从不交谈,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太宰治《人间失格》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就是那种有着严重内向的人。我仅有的“外向”是选人的,遇到熟悉聊得来的人,我可以说很多,就算是聊几小时都不在话下,遇到没话题的人,我也可以当个哑巴,不说一句话。
就像现在和我一个岗位的搭档,我们搭班已经一年多了,我平日里和他说话的次数也不多,除了简单的工作交接,偶尔遇到一些事情会说上一两句,真正说话的时间其实很少。
我反而和现在新来的实习生聊得来一些。
01
内向、不合群一直都是我的性格特点。
我想到大学的时候去打暑假工,表姐给我介绍了一份打包文件的工作,文件上面有一个编号,把编号输入电脑,再把文件装进文件袋,再就是装箱。
打包文件的只有我一个人,其他姐姐都是负责扫描文件,她们每天边是扫描文件边聊着家常,当时正在热播《扶摇》这部剧,她们每天还会聊聊剧情、明星等等。
唯独我一言不发,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些姐姐在说家常,说她们的老公孩子时,我连男朋友都没有,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
那些姐姐在说电视剧《扶摇》时,我看了十来分钟就弃剧,连剧中的人物角色我都分不清楚,这时,我真的不知道可以说些什么。
那些姐姐在聊明星,当时郑爽代孕事件还没有出来,她们在聊郑爽、杨幂的八卦新闻,我也插不上话。
不管是郑爽还是杨幂,我知道有这个明星,但是对她们并不了解。
为此,少话的标签就这样贴在了我身上,我不以为然,不知道说什么就不说呗。
02
刚出来工作,我的害羞胆小发挥到了极致,遇到客人进来,我用着仅有我才能听到的声音对客人说:“您好”。然后被我以前的班长一直强调说话大声一点。
然而,我一直是屡教不改,不是我不想改,而是我自认为已经用了很大声去问候客人,在我听来已经很大声了,实际上声音小得可怜。
在与同事的相处上,刚开始我与同事一块,多数时候都是她们说,我一旁听,后来慢慢熟悉了吧,偶尔聊聊八卦,但是我说的还是很少。
说什么呢?
她们说某个团队时,我在想这是谁,样貌对不上,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
她们说某部热播剧的时候,我还沉浸在某部有点不太合逻辑的抗战剧,我一边吐槽导演拍的剧情不好,一边津津有味观看打发时间。
她们说某部综艺的时候,我在看纪录片。
她们出去玩的时候,我去图书馆。
......
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自己是怎么做到完美地与同龄人背道而驰的,就是一个共同点都找不到的那种。
直到这一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如扫黑,破案等等,这才找到一丢丢的共同点。
03
我有一个已经有着10年友情的闺蜜,闺蜜说你这样不会觉得很孤独吗?
我想了想,好像没有,孤单但不孤独,我反而越来越享受这种状态。
我喜欢读书和写作。
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语言,没有与人交流的时间,我在与书本的人物交流了,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语言,我都用文字的方式写出来了。
好像这种与文字的交流,更让我心灵舒畅。
闺蜜问,长时间不与人交流,以后会不会有沟通障碍呢?
对于闺蜜的问话,我保留回复。
会不会有沟通障碍呢,可能会有吧,越来越我行我素,不喜欢的社交,我不会像刚出来那样,强迫自己去合群。
我曾经为了让自己合群,逼迫自己去看热门的综艺,去看同事们侃侃而谈的偶像剧,在这一过程中,我除了收获痛苦,还是只有痛苦。
然后我把自己摘出来,去读书,接触写作,在网络上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网友。
我们虽未曾谋面,但可以长篇大论。
第一次,我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有人懂我,我虽形单影只,但我一直不孤独。
因为有你们,我的世界充满了光彩。
在文章的最后,特别感谢一直关注我的粉丝,每次看到他的催更,我既惊喜又惶恐,我自认为我的文章并不出彩,版面也不如意,尽管如此,我还是收获了一名不断催更的粉丝。
我们素不相识,文字让我们相遇,我想到网络的另一端有个你在默默阅读着我的文章,每一次想要退缩时,我又有了前进的更大的动力。
心无旁骛,一路向前,一路遇见,一路成长。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