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清华大学上世纪50年代喊出的口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教育部于2022年4月发布的基础体育未来十年的纲领性文件。
从文件中可以得知,自今年9月起,按课时来算,除语文、数学之外,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足以见得,体育的重要性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了某种共识,“体育课”被强占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近年来,体育的重要性也渐渐植入平头百姓的观念中。无体育不清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两金;以SAT1580分的成绩提前一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摘的两金一银…
虽然上面列举的都是天赋异禀型选手,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实可望不可及,但这不是重点,我想表达的是原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念已然在发生转变,大家也更能关注到体育的重要性。
根据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脑内海马体产生的神经元的数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得到飞跃性的增加。
海马体: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短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除了主要由氧气参与供能外,还要求全身主要肌群参与,运动持续较长并且是有韵律,例如游泳、跑步等运动。
如果我们对这些新生的神经元置之不理,它们就会在二十八个小时内消失,而如果给这些新生的神经元知性的刺激,它们就会被激活,从而与脑内网络相互结合,成为信号传递组织的有机部分。
运动与工作相结合使得脑内网络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绵密。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一来,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足以见得,运动对于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可相关政策颁布后,教育的重要性虽渐成共识,一不留意又容易滑入另外一个极端。比如群体性的跑步,从事某一种锻炼,而忽略了学生是否接受此类运动形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大家对于运动反倒会产生厌恶感。
不过,任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具有渐进性,很难一步成功,外部环境并非固定不变,政策的颁布也需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育重要性的共识已经达成,大方向没错,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调试,完全没问题的。
于我而言,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没看到那个关于工作与运动的研究之前,对于思维的灵动性和记忆力是否有改进,确实没什么印象。可这个观念一旦入了脑,总感觉现在锻炼完更文,能够一气呵成应该与这层工作运动间的联系脱不了干系。
总之,不论这项研究是否得到证实,可自身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每日锻炼确实增强了体魄,整天的精气神总体上好得多,学习的专注力也提高了不少,整个人的学习效率自会随之提升。但也要注意,运动切过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