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王尔德的《英伦情人》,里面有一句话,甚是有感触: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我突然就很想@我的父亲,
前段时间跟父亲闹了矛盾,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冷战一个多月了。
起因是父亲前段时间去医院做了个全身体检,体检当天早上我打了个电话给父亲,简单寒暄了几句,祈祷体检一切顺利。事实上,父亲做完全身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大碍。
但父亲因为这次体检后,多了一道心理障碍,他担心就算体检完了也不见得能保证身体健康,指不定哪天就与世长辞了。特别是,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位当医生的伯伯,也是在最近,突然就心肌梗塞去世了。父亲越来越怕死,怕我现在工作不稳定,万一他重病了,我无法承担赡养他的义务,怕他死了我还没结婚,怕死的时候我不在身旁···
他越来越唠叨,越苛求。每天早上都要发一些“百善孝为先”之类的朋友圈鸡汤烂文给我。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的催我找女朋友,早点结婚,好像按照他的意思,我就该挂完电话立马出门,敲晕一个女的,立马抱回家,把结婚流程走一遍,明天就该生出个孩子来。
而最让我纠结不已的是,他开始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道德绑架我,不要待在北上广混日子了,回家考事业单位才是硬道理。他那些所谓的过来人思想,把我当做一个归属品控制着。
对于体制内的事业单位我有我抗拒的因素,我是没有在体制内工作过,但根据我家的外在环境因素,不用进事业单位,我就能看到我的未来。(在此声明我没有半点不待见事业单位上班的人的意思,只是结合我个人情况进行分析。)
我无法说服自己,放弃自己努力打拼,积累了五六年的工作经验,回归到家乡小县城投入到事业单位,领着固定但不优渥的薪水,做着一份不需要浪费太多脑细胞的工作,领导来了要点头哈腰,为了升职加薪,需要跟随父亲提着各种华而不实,价格昂贵最终会被丢在对方家里的杂物间的家乡特产,去拜访那些在体制内一把手、二把手,乞求能够给我从距离家乡有点远的其他小县城,调到家乡来。
因为在家工作,所以经常被安排相亲,被逼的压力太大,勉强跟一个长相普通,不爱听摇滚乐,不喜欢蹦迪,对文艺片不感冒的家乡女孩子恋爱了,每个月的钱要省吃俭用,父亲在新开发的楼盘看中了一套房子,叮嘱我,早日跟那位女孩定下关系,结婚了就帮我付了首付,我每月的工资还房贷,老婆抱怨走亲戚不方便,于是贷款买了车,后来有了孩子,压力越来越大。
好巧不巧,之前托关系的一把手卸任了,我们单位据说年底要裁员,我因为后台不够硬,被迫下岗了,老婆开始抱怨我没用,孩子培训班又要交费了,我开始天天跟她吵架,越来越后悔当初听从父母安排,跟她结婚了,眼前的她怎么看怎么不喜欢,晚上睡觉,她穿着农贸市场二楼服装城,五一搞活动买的情趣内衣,把我摇醒,我甚至一点性致都没有。
我越来越不喜欢她,本来就是相亲认识的,她当初还不就是因为我在事业单位上班,买了房才跟我在一起的?如今我下岗了,就露出现实势力的那一面了,要不是生了孩子,真想明天就离婚。
后来,下岗后,又拖了父亲朋友的关系,进了一个纺织厂当个流水线主管,一个人没事做的时候,我常常点上一根烟,后悔当初,如果没有被父亲的道德绑架框住,没有因为父亲逼婚而跟这个不喜欢的女人结了婚,如果当初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在奋斗几年,开始创业,无论创业失败与否,是不是至少不会后悔?
所以,这就是父亲期盼我过上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但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
这是我跟父亲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带来的差异化,父亲认为的幸福就是他想象中的,而我认为的是我所向往的幸福,如果双方对幸福的定义产生了分歧,就自然产生了观念与行为上的矛盾。
回归现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有足够让自己,让父母有安全感的经济基础,说到底还是因为钱,金钱才能够让人安心。但这是跟父亲博弈,最好的出路。
我从小就跟父亲的关系不太好,小时候算命,算命先生说,我们生辰八字相克。
因此每次待在家里不超过3天,我们就会吵架。吵架都内容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譬如,强迫症的他看不惯我洗干净的衣服不叠好放进衣柜,看不惯我宅在家里不出门,看书驼着背,洗完澡没有把浴室拖干净。通常我忍受不了他的唠叨,顶上一句话,他就要用10句,20句道德经念叨我。
父亲的强迫症与洁癖,已经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每年的春晚,他爱边嗑瓜子边看,每次有瓜子壳掉到地上,就要我扫干净再用拖把拖干净。
比如洗干净的碗有水渍就一定要被骂,比如,我炒的菜盐放多了,肉炒老了,蔬菜炒过头了,他会一直念叨。小时候我家有一个大院子,种了很多果树、盆栽,我每天的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子,有时候放学了小伙伴找我玩,打扫院子是个大工程,等大家帮我打扫完了,天都黑了。
而我的父亲,永远都是泡杯茶,站在那里冷漠的观望。
我觉得每年过年回家,我都像个菲佣,而我的父亲,任凭岁月蹉跎,永远都一副“我就是家里的国王”的姿态,无论多少年,无论我多大,每天都在不停的打扫卫生,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家务。
想来我是恨他的,因为我前20年的人生,都任他操控摆布了。
小学的时候,我喜欢画画,画了一对金鱼的中国画,班主任说想叫我去参加市里的美术比赛,提供住宿但,车费自理,为此我们班主任专程来我家家访,想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当时,因为害羞,躲在厕所里的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父亲的回应:
“学画画能有什么出息?浪费钱,画家都是要死了画才值钱的”
这句话直接让我们班主任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最后说了句“您在慎重考虑一下吧”那天父亲以为我出去玩了,甚至没有告诉我,我的画被选上了,班主任来我家了。
再后来,我爱上了写作,写了很多现在看来很幼稚的童话故事,言情小说。有次晚上睡觉前,突然来了灵感,想要把脑海中的剧情写下来,结果,刚好碰到起床上厕所的父亲,被父亲一阵痛骂。说,不要整这些歪门邪道!他不会知道,当时我写过一首现代诗给《郴州日报》投稿刊登出来了。
倒不是说自己多有才能,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独到之处。只是多数人的闪光点,还没出生,就扼死在愚昧的家庭观念中。
最让我放不下对父亲的怨念的,是选择专业。当年弱不禁风的我,被迫选择了跟我形象气质完全不相符的机械行业,对于一个螺丝都拧不对口的人而言,这份高薪职业根本就是相当于叫郭敬明跟姚明学打篮球。
我承认,在我经济不能独立的时候,我是没有主见的。在父亲的王权下,我一直扮演着一个没有思想主见的奴隶,把愤怒埋在心底,相由心生的选择屈服。
就像我现在一把年纪了,每年回家还要扮演一个爱做家务,仿佛做完家务搞完卫生就可以获得零花钱奖励的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我真的很想感受那种,回到家,父母百般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情景。
父亲几乎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感受,我快不快乐,他只关心我飞得高不高,不关心飞得累不累,只要求给他挣回面子就行,我想着不止我有这样的问题,应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深根蒂固的一种愚孝。
对于孩子已经在外工作的大多数父母而言,心愿就是盼望儿女能成家立业,能早点抱上孙子……
像我们这种父母眼中的不孝子——大龄未婚青年,让父母操碎了心,白了头。他们喜欢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挂在嘴边,却不记得这句话的完整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意思。
显然现代人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曲解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父亲都那么伟大,不是所有父亲都是演员、名人那样会给子女做表率,不是所有父亲都要按照理想中的标准成为父亲。
我想,我也是爱我的父亲的,就算有很多让我不忍回忆的负面经历,就算他不断地用道德绑架我,逼婚,逼我回家发展。即便是跟父亲冷战了一个多月,我依然会寻思着父亲节要送什么礼物给他,因为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父亲。这种无法选择的血缘关系,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与原谅的。
就像有人说男人要父亲走后才能成熟,那我宁愿不要成熟,不要成功,不要——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父亲活着就好。
只是作为有自己思想的人,我仍旧坚持,孝绝不等于服从,孝更不等于无条件的牺牲,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负责你的一生。
《伦敦间谍》剧照
没有哪个孩子,有义务满足他们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