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害羞的人,你一定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场景:
你在参加一个活动,当有人高兴地建议大家发表下意见时,你紧张的不知该说什么,然后很快就进入了自我排练状态 “这个……(诶,我应该说那个的),那个……” 在发言的时候,也总有人说:“你能大声一点吗?”
对害羞的人来说,无论经历过多少次,这恐怕都是最糟糕的噩梦了吧。
害羞其实是一种害怕心理。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在阳光下,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敢表达自己。越是表达自己就感到越害怕。
手机图标的提示数字必须消失;
充电一定要充到100%才肯出门;
拿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
强迫倾向几乎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拖延学习,拖延工作,拖延睡觉时间……
拖延似乎成了当今社会的瘟疫。对于有些人而言,拖延和普通感冒没有什么差别。
而在心理学范畴内,我们讨论的拖延,指的是人们那些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长期的拖延行为,即人们明知道可能的负面结果,却还仍然选择拖延的行动。
因为懒;因为缺乏计划安排;因为不够珍惜时间……很多人容易把拖延的原因简单化,但事实上,习惯性拖延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可能源于更深层、更复杂的心理因素。而且,拖延也并不只有一种明确的表现,它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生活中,你的内心会时常发出这样的呐喊吗?
“我要早睡、我要健身、我要读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些“我要”或者“我不要”的力量,叫做自控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面对一些事物、突发事件、感情问题、面对金钱权利等等一系列的诱惑,进行的自我控制。
总的来看,意志力的挑战其实就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对抗,一个是更为原始的、冲动的、放纵的自我,另一个则是进化后形成的、理智的、有约束力的自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时常感觉内心有两个小人在争执不休的原因。
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里说,恐惧是我们面对着威胁,但知道威胁是什么;焦虑是你面对着威胁,却不知道威胁自己的对象是什么。焦虑是一种眩晕,一种混沌。
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经历着焦虑。事实上,焦虑这个词在心理学的领域是被充分证明过的。适当的焦虑实际上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学习、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然而,高度焦虑就需要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解决所处环境中带来的压力和改变。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困扰自己已久,但在某个瞬间脑子就像开窍了一样,有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在阿基米德喊出“我找到了”之后,科学史上也不乏在电光火石的刹那悟出惊世发现的传奇。
在心理学的定义里,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理解、认识或者问题解决,它包括对一个刺激或情境的心理表征中的元素的重组,或是产生一种不显眼的解释。
“顿悟”具有一些与常规解题方法不同的特征,比如说“顿悟”前常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阶段;灵感突如其来的时候,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在想问题,事后也无法说清究竟是怎么得到答案的。概括其特点,就是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和情绪性。
班里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学,某天因为考试作弊受了处分,这时你有什么感受?是为他感到遗憾,还是心里有些暗爽:原来他也不是那么完美嘛!
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被石头或者台阶绊了一下,摔了个大马趴,这时你会为他感到同情,还是会有一种想要哈哈大笑的冲动?
幸灾乐祸是对他人的不幸经历而感到高兴,是对他人命运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个看起来有悖常理的情感,对人来说是有适应意义的。人们多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幸灾乐祸算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主要用来平衡自己的心理,保护自己的自尊,让自己的心里更好受一些。这不是一种好的心理,但也不该妖魔化它,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任何形式的发怒,都隐含着一种对环境和周围世界的攻击性。” ——维雷娜·卡斯特
心理学上这样解释愤怒:“给我们力量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内心力量不足的人,他们往往需要在愤怒里,以维持更多的力量去面对人生。”
愤怒作为人的一种情绪,被划分为“负面情绪”,因为愤怒看上去容易伤害关系,让我们与别人疏远。但是,很多时候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如果你一开始就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文:棱
插图:刀豆的豆丨原图刊于《新发现》青少年版 心理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