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修道人来说,成佛就是其追求。成佛后有种种相好、种种光耀、种种神通、种种智慧、种种福报,当然,还有种种说法。
成佛后干什么啊?要说法啊。说法就是佛的工作,这个专业点儿说,叫渡众生。好比佛是个船夫,将迷惘的众生从此岸度到彼岸。
心经里面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意思就是:渡过去啊,渡过去啊,渡到觉悟的彼岸。这不是别的,这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是自利利他的精神。
当然呢,作慈善事业,是利他的,扶弱救困,是利他的。慈悲的的意思,慈能给与快乐,悲能拔除痛苦,将人从痛苦绝望中拯救出来,然后快乐起来,就是慈悲的深意。
但是佛陀的重点,并不在具体的救助。严格地说,每个人遭遇的一切痛苦,都有其自身的根源,这包括性格的、心理的、行为等方面。只要这个根源在,痛苦会源源不断地生产。他人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智慧的启迪就很重要了。通过这种启迪去改变产生痛苦的心理图式,才是免于痛苦的根本办法。作为具备无上智慧的佛陀,就是干这个工作的。佛经叫调御师、大医王。
调御师,就是掌握平衡的。对恶人说恶报,对善人多鼓励,对犯戒忏悔的学人说无罪,对轻率粗心的学人说有罪。对执着的人破其执,对烦恼的人解其缚。种种说法都是解除粘缚,破其执着,假如这个人什么问题都没有,不偏执,不作恶,也不刻意为善,哪有什么法可以说?一个人没有病,又何必吃药?
所以佛陀对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佛都有这个想法:佛一定要说法,来教诲众生,你不要这样想哦。假如有人说佛一定要说法,那就是在诽谤我啊,根本就没有理解我以前为何要说法。须菩提啊,佛陀说法,其实是没啥可说的呀。你要是懂了没啥可说,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说法呀。
这下须菩提有点不好接受:世尊啊,就算我能理解,可是后世的众生,听你老人家这样说,能够产生信心吗?
佛陀看须菩提还有点执着佛陀说法这件事,就批评须菩提:须菩提啊,你说的众生就一定是那些迷惘的众生吗?你说众生这个概念就先假定了他们是迷惘的,然后就确定了佛陀说法的必要性。换句话说,你说众生(迷惘者)的时候,是先有佛(觉悟者)这个概念的。
什么意思呢?在佛陀的认知图式里,怎么可能先定位自己是佛,然后视别人为众生,进而要渡众生呢?佛在金刚会上半场里还问过须菩提:须陀洹以为自己是须陀洹吗……阿罗汉以为自己是阿罗汉吗?
须菩提啊,“众生”这个概念是要破掉的,来,咱们一起破: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陀和众生是个相对的概念,纵览几乎所有的佛经,都是有人提问,佛才回答。一般说来,佛陀不会无问自说。
有人提问,就有回答的机缘。这才在表面上构成了佛和众生的关系。但是在佛这边,不存在一个“我是佛,我要教化他们的心理。”
如果有这种心理,那就不是佛。因为我执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