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相信不是我一个人见证了家里熊孩子和更年期的激烈对抗。
其实普通人之间的对峙,都没什么的,真的。
你若是头一次见到这阵仗,一定会吓得不轻,毕竟,拿着擀面杖敲孩子的妈本就不多,抄起菜刀来的更是屈指可数的。别说什么心里是有分寸不想伤人,那要一不小心呢,你能说是刀先动的手?
我有时也想,这菜刀,这钢丝球,有一天得实名制。
起初我也每逢这样的时刻就开始心惊胆战,直到后来的麻木。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都是形容少了,几乎是一天三吵,家常便饭一样,见多了,也就知道怎么周旋了。
就像我看的电影一样,开头,发展,高潮,回落,结尾。
胡彦斌那句歌词好啊:开头总是你在问。
问什么,作业做了吗,上传了吗,改错了吗。
然后争吵正式拉开序幕,女人一生起气来就上纲上线,根本不存在就事论事,东南西北一通乱扯,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给你赶出来吵一遍,往往看不到明显的发展阶段,就已经进入高潮,声调开始扭曲,嗓子开始破音,肢体开始有冲突,言语开始无尽芬芳。
然后旁人劝架,开始回落,两人被各自拉到一边,争吵还没结束,隔着房门也要占上风绝不相让。最后因旁人娴熟的劝架力再加上也是吵累了,对峙进入尾声。
我后来总结过,这俩人估计也已经发现了自己吵架的过程迭起,知道该在哪适时展现声嘶力竭和歇斯底里,什么时候又该偃旗息鼓各找台阶。
他们已经有了一套秘籍:吵架的内容杂七杂八,不过这核心思想把握的相当到位:母亲就是你学习态度不端正,枉费我的苦心。儿子则是,你怎么蛮横不讲理,我怎么不学了,你骂我打我我都不还,但你就还是故意找事。
要说一开始我还暗自心疼这对母子,悲伤母亲的恨铁不成钢,悲伤儿子的无处话凄凉。到后来我屡次见识到了,这对母子惊人的和好力,上一个小时还菜刀相向,下一个小时就腻腻歪歪。
以至后来,每次一冒出怜悯之心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多事——他们,是在真切参透这柴米油盐的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