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细说红楼】跟着刘姥姥游园(一)

【细说红楼】跟着刘姥姥游园(一)

作者: 三秋桂子2021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06:22 被阅读0次

大观园是红楼故事的舞台,也是红楼儿女的青春乐园,但小说仅在第十七回对大观园进行过正面描写,还是元春省亲之前大观园刚刚建成之时。

那一回可以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之美,然而没有青春少男少女的园林再美也是没有灵魂的。直到第二十三回红楼儿女入住大观园,大观园才成为红楼儿女的青春乐园。

按照当时的分配和各自的选择,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有了主人的大观园是什么样子?直到刘姥姥二进贾府,我们才跟着这位乡下老太太一览此时的大观园。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第一个项目是游园,第二个项目才是品尝美食,这和我们到旅游胜地打卡的安排很相似。

刘姥姥的游园经历可谓异彩纷呈,不像现在跟团旅游,一窝蜂打卡拍照,而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每一处景点都别具特色,游园计划也是计划中有变化,常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

贾母是这个游园队伍的首领,她此番进园有两个目的:不仅带刘姥姥一饱眼福,还顺便视察一番工作,看看孙儿孙女们在园中生活得如何。

作为贾母心肝肉一样的人,黛玉的潇湘馆是贾母游园团队的第一站。按说宝玉才是贾母最疼的人,为什么第一站不是宝玉房而是黛玉房?

从身份来看,宝玉是主,黛玉是客,宝玉的生活照料自然不用贾母担心,黛玉就不好说了,贾母虽不说但心里很明白,贾母先来黛玉房也是放心不下的缘故。

黛玉的潇湘馆就像黛玉的气质,身居竹林深处,和外界有着天然的屏障。

竹子也是文人雅士人最喜欢的植物,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向来脱俗的黛玉怎会不喜欢竹子?竹子作为装饰再好不过,加上羊肠小道,颇有“曲径通幽处”的幽雅。

黛玉的房间布置也是黛玉的个性体现,窗前案上设着笔砚暗示黛玉常常写字作诗,书架上满满的书透露出黛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闺房用刘姥姥的话来说“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身为女孩的黛玉,不像宝钗把针织女红当作主业,而是把读书写诗作为生活的最大乐趣,女工反倒成了其次,作为读书之余的休息。

看似很平常的潇湘馆,已经暴露出林妹妹的叛逆。

在当时社会,从上到下都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 连思想开明的贾母都认为:“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出身金陵名宦的李纨,从小就读些《女四书》《烈女传》之类的女德书,只以女红针织为主,所以起名叫李纨,字宫裁。掌管贾府大小事务、“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却大字不识几个,就连贾母也是没有读过书的贵妇。

在这种轻视甚至禁止女子读书的环境下,林黛玉能把自己的闺房布置成书房模样,一方面看得出贾母对她的宠爱及随心所欲,一方面显示出林黛玉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

林妹妹这样书房风格的闺房不知羡煞多少女孩子!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很多女人都没有这样的一间书房,林妹妹的脱俗气质可见一斑。

贾母的担心并非多余,到底是管家出身,她只是随意一瞥就发现了问题——窗上的纱旧了,由此引出一段对软烟罗的知识普及,让我们涨了不少知识。

试想换上银红软烟罗窗纱后,林妹妹在红纱窗下读书写诗,窗外是幽幽竹林,耳畔有鸟声啁啾,这样一幅景象只是想想都让人神往。

林妹妹的潇湘馆只是游园第一站,接下来该吃早饭了,吃完早饭我们再继续游园。

2023-3-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说红楼】跟着刘姥姥游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c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