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老板,本是两种职业,两种身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们居然“合并”了!老师被称为老板。如果你在我国高校学习或工作过,对这种情况一定不陌生。
老师的职业是授业解惑,老板的职业是经营管理。老板做得好,可称为老师;但老师做得好,却不能称为老板。根本的原因是,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老师受国家的聘用,服务于广大学子,他们之间至少理应是平等关系。而老板与员工是雇佣关系,虽然从法律层面看,也属平等关系;但老板无疑处于支配地位。另外,知识不等同商品,老板要赚取利润,老师要赚取什么呢?尽管有些大学老师有经费,但经费是用来做研究的,你不能用它来做交易,何以以“老板”自居?说到底,还是其他比较隐晦的原因。
一名商人、政客,如果有另外一个身份跟老师沾边,他会很乐于别人称呼他“老师”;而真正的老师,如果有领导的身份,他希望甚至要求别人称呼他“官衔”;如果老师有项目和经费,被称为“老板”似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人们有了钱,便希望得到知识,哪怕仅仅是一个称呼;有了知识,便希望享用权力,哪怕只是一个多余的身份。说白了,这都是欲望心在作崇。
欲望无止尽,但并非全是坏的。老师希望教出优秀的学生,或自己做出突出的学术成果;老板希望造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这都是积极的欲望。但如果你用“老板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去随意支配或霸凌学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此满足权力的欲望,此时的欲望,比资本更可恶。
钱理群教授有过一段采访:学生考他的博士研究生,进行现场答辩。有一位学生在他提醒之后,仍不停地讲他自以为然的观点,于是他就怒了,有意提了一些很尖锐的问题,然而他即刻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惶惑不安!那一刻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不能用权威去压制别人,他需要走出这种体制了!
钱理群教授反省了,其他的导师呢?特别是理科生导师?人文学科到底是争鸣的,再伟大的思想,都有与之相对的观点,因此文科生还是有表达不同观点的优势。有多少理科生有反驳他“老板”的水平和勇气?如果遇到那种人品糟糕,各种刁难剥削,且以毕业相要挟的恶劣“老板”,对学生的身心摧残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的大学,是否该考虑涤除这种“假老板”现象?还是觉得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称呼?或者是想让学子们在没有遇到“真老板”之前,先让“假老板”挫挫“棱角”?以免将来到社会上太过锋利,伤了领导的面子,从而解决不好“卡脖子”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