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明珠前段时间很火的一句话: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一时间火爆朋友圈。让我不禁想起了部门的Carry。
部门要组织一次线上活动,大家在会上各抒己见。Carry毫无保留的说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想法,说完之后领导直接否定,“你这样想首先方向就错了,出发点是不对的,这样做没有什么实质意义。”Carry认为领导没有理解她表达的意思,于是又重新解释了一遍,结果被领导再次否定,并且在接下来的会议中领导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她的想法,Carry觉得很委屈,开始情绪化,消极响应领导的指令。
会后领导找到Carry。
“你这容易情绪化的性格很影响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我否定你的观点并不是否定你,如果你一点都听不进去别人的批评和意见,那你怎么修正自己、让自己进步?另外,团队工作要的就是高效,你这么情绪化很容易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大家都忙着做事,谁有时间照顾你的情绪?”
2
通过carry的案例我们发现,负能量和玻璃心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有时,这些坏情绪的滋生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其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有时候的委屈,也未必是真委屈,只不过是自己玻璃心,觉得被委屈了而已。也许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践踏,难以接受那种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指责或者批评。身在职场,就要懂得用结果证明自身价值的道理,抱怨和情绪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趁早收起你的“玻璃心”。
心理强大的员工 ,才会有更大的职场发展空间
要求员工心理强大,是很多老板的共识。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在一次会议中发表自己对于“什么是合格人才”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皮实”。
第一,就是足够聪明,包括智商和情商,要有直觉、充分发挥感性的力量;
第二,乐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只有眼光长远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困难;
第三,皮实,就是不要有玻璃心,一碰就碎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难有谁会顾及到彼此的情绪;
第四,懂得自省,有时候尽管不是你的问题,也需要你为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计较孰对孰错。
批评总比不闻不问强得多
假如你的领导是这样:
“领导,报告发您邮箱了,您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吗?”
“看了,挺好的,就这样吧。”
“领导,策划案做好了给您看一下,您看还需要注意哪些吗?”
“嗯,还不错,先这样做吧。”
如果你有这样的领导,你可能会觉得挺好啊,这工作多轻松,不会改来改去的。但是,这样你怎么能发现自己的提高空间呢?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此话用在职场上同样受用。领导的批评其实是一种负面反馈,帮你看到进步空间。
乔布斯在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发现了很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A级人才。“假如你找到真正顶尖的人才,你不需要悉心呵护他们自尊心。因为这样的人知道自己很棒,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工作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才是对于员工真正有益的管理方式呢?乔布斯的做法是,当员工犯错误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好,用无可置疑的方式告诉他们“你的工作不合格”。这是让人快速成长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太情绪化=难当大任 企业需要真正做事的人
前段时间与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团队管理问题。
“你说我是应该培养聪明、做事快但是总是多少都会有一点情绪化的人呢还是应该培养笨、做事慢但是很认真的人呢?”
“举个例子吧:
我下面有两个人在工作态度上是鲜明的对比,一个很聪明,但是我交给他的事情确总是做的不够好,多少都会有点问题,弄得我每次他做完了我还要再检查一遍,跟他指出问题他还不能真心接受,下次还会犯。而另一个呢很笨,做事效率不高,但每次我让他做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完成,虽然有时候也会存在问题,但是如果我指出来他都会很认真的接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培养谁?”
是啊,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谁?
对于员工来说,情绪化是职业发展的大敌,因为太情绪化的员工难担大任。情绪化的员工不仅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还会为周围的同事散播负能量,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一点是职场最为忌讳的。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很多时候要面对的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甚至连退路都没有的情况。这时,你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去影响和带动别人,与团队一起努力走出低谷。
3
记得冯仑说过一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想要与众不同,就要承受普通人不能承受的“委屈”,细想身边那些在职场上平步青云的人大都是一些乐观、懂得自省、皮实的人。没有不委屈的工作,否定、批评在职场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当你的心灵受到创伤时,你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件事情来重新审视自己。
调整心态,从一种对抗的逆反心里变成虚心接受的态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才更容易明辨是非,做出理性的判断。
向批评者提问,确认关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些。以“是否对完成目标有益”为判断准则,而不是暗自揣摩“他是否是在针对我”。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尝试从新的立场看待问题,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如果确认对方的批评是有效、有益的。那么不要犹豫,“马上采取行动”正是一名高效执行人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是的,职场多碰撞,“玻璃心”易受伤,但如果你想成长,就必须给玻璃心包裹一层茧上去,让其钝化,变得不那么敏感。想想看,在人生和事业的漫漫征途上,一个容易受伤的人,又怎么可能走得远呢?一个走不远的人,又怎么去追逐远处的梦想和人生呢?
更多销售职场文章请关注“红圈之家”,如果你是业务员或是职场能人,我们愿意见证你变得更好更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