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学生问:“有老师说我的作文主题不明确,中心不突出,该怎么办?”
我说把你的作文发给我看看。



作文题目是《奔跑者》,我问他如何理解”奔跑者“,他说奔跑者就是指自己,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而奔跑?他答为传播、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而奔跑。
我摇摇头,遗憾地告诉他,我以为这篇文章中的“奔跑者”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追随者。他有些不服气地问我,结尾的部分不是含蓄地点题了吗?
好吧,孩子,我明白你的委屈,你以为你在文中反复提到“奔跑”就是所谓的点题?你以为你在文章里含蓄地点题阅卷老师就一定能看明白?你以为文章只要大部分内容都在写一件事就叫“中心突出”?
要不,先来打个比方。这世界上有两种旅行者,一种目标笃定,计划周详,临行前一周就已经在网上搜罗各种攻略,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早已预订好,什么时间返程也考虑周全,一切按照计划行事;另一种我们通常叫做“背包客”,他们比较随性,走到哪里就歇在哪里,今天没有乘上火车就在当地住上一晚或待上几天再走,什么时间返程那要看心情。
我们写命题作文就像是出门旅行,好的作者就像第一种,目标笃定,今天必须要乘什么交通工具到厦门或重庆,路上不可耽搁,否则就误了行程,而且出门的那一刻就想着如何才能准点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中心明确且突出的一类文章;而不好的作者就像第二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要么是出门的时候还拿不定主意去哪里,要么是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准点到达,总之,是犹犹豫豫,抱着今天去不了就改去其他地方的心理,这种文章常常给人一种感觉:前面东扯西拉,久久不入题,写到第三、四段时才开始切入正题,往往文章内容还没铺成开来就因为格子不够而草草煞尾了。
一段旅程不管长短都应该有笃定的目的地,而一篇文章不论长短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比如下面的两篇小随笔——


做阅读理解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段落能不能删,说说你的理由?那假如今天我们面对自己的文章问一句:有没有段落或句子可以删除,为什么?你就一定会明白,那些和中心无关的句子就不必留着了。
或者你还可以问问自己:今天这篇文章里我的观点明确吗?读者能明白吗?会不会云里雾里不清楚?要找到对应的答案,可以像做完数学题一样进行验算,就是依据文章语句归纳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与你当初拟定的提纲或中心主旨相对照。对于考场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一开始舍得花时间拟定提纲,规划好旅行路线,不走冤枉路,不浪费时间,心中时时记着自己的目的地,也就是关键段落点题,或时不时地点题,如同《桃花源记》当中的渔人“处处志之”,才能做到文不离题,明确中心。
网友评论